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5429

查看

3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25#
发表于 2012-11-19 17:2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2-11-19 17:40 编辑

如果你要对量子物理的思想有所了解,请看曹天元先生的量子物理通俗简史:《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这是科学性和故事性的完美结合,具有超级影响力的科普佳作。曹天元兼具科学素质和文学修养,他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一本罕见的、精彩的、由非科学家谈论科学的作品。它表明:科学不是科学家的禁脔,科学对于公众来说,经过努力也是可以亲近的。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霍金: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有两个时期是一定会入选的:17世纪末和20世纪初。前者以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为标志,宣告了现代经典物理学的正式创立;而后者则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所不同的是,今天当我们再谈论起牛顿的时代,心中更多的已经只是对那段光辉岁月的怀旧和祭奠;而相对论和量子论却仍然深深地影响和困扰着我们至今,就像两颗青涩的橄榄,嚼得越久,反而更加滋味无穷。
  我在这里先要给大家讲的是量子论的故事。这个故事更像一个传奇,由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开始,曲径通幽,渐渐地落英缤纷,乱花迷眼。正在没个头绪处,突然间峰回路转,天地开阔,如河出伏流,一泄汪洋。然而还未来得及一览美景,转眼又大起大落,误入白云深处不知归路……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量子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又难解的谜题。她像一个神秘的少女,我们天天与她相见,却始终无法猜透她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但量子论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却依然难以回答。在自然哲学观上,量子论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动,甚至改变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思想。它的观念是如此地革命,乃至最不保守的科学家都在潜意识里对它怀有深深的惧意。现代文明的繁盛是理性的胜利,而量子论无疑是理性的最高成就之一。但是它被赋予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致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理性在胜利中同时埋下了能够毁灭它自身的种子。以致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玻尔(Niels Bohr)都要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掐指算来,量子论创立至今已经超过100年,但它的一些基本思想却仍然不为普通的大众所熟知。那么,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再次回顾一下那场史诗般壮丽的革命,再次去穿行于那惊涛骇浪之间,领略一下晕眩的感觉吧。我们的快艇就要出发,当你感到恐惧或者震惊时,请务必抓紧舷边。但大家也要时刻记住,当年,物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们也走过同样的航线,而他们的感觉,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2-12-8 14:21:01 | 只看该作者

肥胖症的5大危害
超重对健康的危害可能会吓你一跳。
  


    众所周知,严重超重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患病几率,而患有肥胖症(obesity),也就是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上限20%以上的人却在不断增多。据估计,到2030年,美国的肥胖症患者将比现在多6 500万;相应地,心脏病和中风患者会增加600万甚至更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则会多出800万。很多医生已经注意到,在许多家庭中,祖父母比他们的后代更健康、长寿。
    这些数据已经非常惊人,但更可怕的还在后面:过去几年的研究显示,我们为肥胖症大流行所付出的真实代价远非这些数据所能描述。目前的研究证实,超重会影响心理健康(加剧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性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尤其是当我们变老的时候。科学家认为,在几种恶性肿瘤中,包括结肠癌、肾癌和食道癌,可能有25%的病例是由肥胖症发病率升高和人们缺乏锻炼导致的。
    右边是一幅发人深省的图示,基于最新的解剖数据制作而成,它展示了肥胖对我们的身体可能造成多么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胃灼热:2005年一项针对450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患肥胖症的成年人出现胃灼热症状的可能性是体重正常的人的2.5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内脏脂肪(visceral fat)可能会将胃推向胸腔。
    呼吸困难:内部器官外围的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更危险。从图中你可以看到,内脏脂肪从隔膜下方挤压隔膜(diaphragm),使肺部(图中绿色所示)更难扩张,从而限制了呼吸。
    关节疼痛:超重给膝盖增添了很大的负担。在这张图中,关节损伤(arthritic damage,图中白色所示)使膝关节疼痛,并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
    抑郁症:许多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诱因,这或许是由于肥胖症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社会声誉都会受到影响。图中显示的是,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发生收缩而出现畸形。
    性功能障碍:由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性化学物质(inflammatory chemicals),不仅可能损害阴茎的分支状神经(上图),还会攻击阴蒂的血管(下图),致使肥胖男女无法享受性爱。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2012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1-7 13:35: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科学家量子研究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中新社合肥1月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6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中国科学家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实验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底推出的年度回顾特刊中,该校潘建伟小组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研究成果被选为年度十大新闻亮点,同时该成果还被美国《科学新闻》评选为2012年度25项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并以“量子跳跃”为题进行专题介绍。
据悉,要实现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目标——实用化量子计算和远距离量子通信,关键是通过发展多粒子量子系统的相干操纵技术,实现可扩展的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2012年潘建伟小组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8月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形式发表的这一研究成果,通过地基实验坚实地证明了实现基于量子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和开展大尺度基本物理问题实验检验的可行性。《自然》评价认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起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此外,潘建伟小组还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纠缠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刷新由该小组保持的多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论文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利用八光子纠缠“簇态”,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这是量子信息领域以中国为第一单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首篇“长文”。
与此同时,潘建伟小组还成功实现长寿命、高读出效率的量子存储,该成果为目前国际上量子存储综合性能指标最好的实验结果,朝着最终实现实用化的量子中继器迈进重要一步,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上。
潘建伟小组取得的上述系列重要进展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科学》、《科学美国人》和《新科学家》等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及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物理世界”、美国物理学会新闻网“今日物理”等,都曾专题聚焦其在量子领域的成果。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1-7 18: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甲米 的帖子

科学贴要学习,当初听古典音乐,很大一部分是看了刘易斯 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中对巴赫音乐的描写。
请教甲版,“波粒二重性”能否这样理解,实际是只有一个态,但我们现在的语言(或思维)没法描绘或理解(指将其纳入我们的知识系统),所以要在不同情况下用波或粒子来定义。
但物理学和数学不同,是从实验出发的,是否意味着没有一个物理学概念有完全契合的对应实体,量子,波粒二重性等概念也是一种一定程度上的近似?
   

点评

你说得很对,一切都是认识的近似。但这种近似己经足够解释目前能够观察的一切物理现象了。  发表于 2013-1-7 19:02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1-7 18: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ngziyuang 于 2013-1-8 19:43 编辑

回复 甲米 的帖子

哲学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也许仅此而已。   
神学 先验
科学 经验
哲学  怀疑一切的理性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1-8 11:07:21 | 只看该作者
宇宙的出现,谓之神之创造
宇宙的发展,谓之人之创造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1-8 19:40:5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斯宾若莎的介绍(他的《伦理学》对我来说有点艰涩,还不敢开卷),想到两种认识论挺有意思。
一种认为实体(或世界)有一个可以认识的客观规律,人可以且只能(因为规律是无穷无尽的)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认识它,并籍此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如物理学)。此种知识体系虽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效,但能帮助人接近(但永远不能掌握)规律本身(即使被证伪,也有对接近过程的正值作用),显然只要人类持续存在,某个个人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其发现迟早会有别人代劳或被取代。一条由偶然发现组成的必然之路。这观念有点斯宾若莎的背景。
另一种认为实体是一个吞噬任何规定性的黑洞,所有的规定性都是人加上去的,没有客观规律,只有人(或其前身)的历史性的认识过程的叠加,知识体系每一次更新都是前人工作上的创造。世界虽然客观,规律由人创造。
物理学或科学对哪个支持多一点?
甲版和各位坛友不嫌浅薄的话,请指教一二,最好从物理学史角度。
纯粹外行,思路混乱,但茶余饭后,不为无聊之事,何以打发有生之涯。也就不怕见笑,发上来了。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1-9 10:31:10 | 只看该作者
老兄谦虚了,不敢当啊。我觉得第一种认识论容易理解些。但对“某个个人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其发现迟早会有别人代劳或被取代”,这句话还是有些保留的,虽然“其发现迟早会有别人代劳或被取代”,但这个“迟早”或许并不“早”,会推迟很久很久也未可知啊。第一种认识论有些“唯物”,第二种显得“唯心”。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1-9 19:4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甲米 的帖子
甲版批评的对,“某个个人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其发现迟早会有别人代劳或被取代”需要太多未被证明的前提了。尤其有一股牛顿力学陈旧时空观的味道。甲版能否普及一下物理学时空观的最新进步,个人很感兴趣,新颖的观念和视角有时会颠覆个人的知识体系。
其实是否有客观规律?人的认识体系能否符合客观规律?这两问题是不能凭空讨论的,还需要一些公认的(至少是讨论者之间)前提,也即基督教神学的所谓“前言”,这些前提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倾向“唯心”,更具创造性和开放性,凸显人的价值。
但科学研究是一个社会性行为,其体系和成果并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随着理论的繁复深奥,是否可以说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而代之以互相间的协作,从而好像是某种超生物(类似蚁群,不过个人代替了蚂蚁)来完成科学的进步?   

点评

不妨看一下12楼  发表于 2013-1-10 09:41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1-10 17:59:10 | 只看该作者
12楼已学习,透彻。看来我们这些幼稚的想法,大牛们早想到了。要加强学习啊。“全息”很新颖,甲版有无相关书籍推荐?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1-10 18:12:56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读25楼推荐的书,可读性很好。

点评

甲版,推荐的书读了一下,怎么和我在凯迪看到的一个帖子很接近?  发表于 2013-1-10 22:06
好,有不懂处,还要请甲版解疑。  发表于 2013-1-10 18:18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1-11 16:13:50 | 只看该作者
wangziyuang  发表于 昨天 22:06 删除

甲版,推荐的书读了一下,怎么和我在凯迪看到的一个帖子很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难得的介绍量子物理的通俗读物,当然会被许多人推荐。
下面是这本书的电子版,你可以下载阅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多谢。  发表于 2013-1-11 16:39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 17:11, Processed in 0.103851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