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103

查看

107

回复
123456789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97#
发表于 2011-6-14 01:19:5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考究过,不过估计你手头上的是cd吧,我有cd和黑胶,cd没有列明合唱指挥,黑胶倒是说得很清楚,而且录音 ...
vifone 发表于 2011-6-14 01:14


那看来至少有两版了。我确实是CD。因为我从不玩也玩不起黑胶。
我手上这版明希,录音于61年2月26、27日。录音师是著名的Layton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1-6-14 01:57:21 | 只看该作者
由于Testament优越的转录技术,我无保留的向给位推荐Cluytens的CD版,是立体声的。他还有个53年的单声道录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7 21:55


克鲁伊藤的单声道演绎非常出色,音色偏暖,就是细节不清。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1-6-14 02:0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6-14 02:08 编辑

像这种对音色和织体的细腻程度的依赖非常强的乐曲,任何的唱片都比不上现场。
我曾听过艾森巴赫率领伦敦爱乐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我坐在了最高票价的位置。

有些我的朋友(德奥狂热粉丝)几近疯狂的贬低这场演出。但我要说,《鹅妈妈组曲》的演绎,为本场最佳演出,关键是东艺的声响特点,能很好的体现这个曲子的管弦乐特点。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1-6-14 02:14:21 | 只看该作者
那看来至少有两版了。我确实是CD。因为我从不玩也玩不起黑胶。
我手上这版明希,录音于61年2月26、27日 ...
alma 发表于 2011-6-14 01:19


都是同一个合唱团,我还以为是同一个录音。看来你手头上的cd和我手头上的cd是不同的,而我的cd和我的黑胶是相同的。看来真有黑天鹅!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1-6-14 10:4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6-14 10:58 编辑


克鲁伊藤的单声道演绎非常出色,音色偏暖,就是细节不清。
alma 发表于 2011-6-14 01:57


克鲁伊坦的两个版本TESTAMENT都出版了,一个是50年代中期的单声道版,一个是60年代初的立体声版。据说单声道版演绎更佳,
但立体声版演绎也出色而且细节很丰富的,我比较了明希的RCA版(XRCD)和迪图瓦的DECCA版,还是喜欢克鲁伊坦的立体声版多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1-6-27 17:2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6-27 17:47 编辑
这个真有些孤陋寡闻了,甲米兄到时候听过不妨说说。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 18:02



整整等了一个月,“鸟鸣集”终于到了,等不及放在电脑中听了一下,还是印象深刻。音乐不再以弦律为基础,而是通过一块块的音群(音响)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来表达,似乎进入了全新的”音乐“世界,不过初步听下来还是可以接受的,感到和德彪西的钢琴还是有关联和继承的。这套CD应该是效果很好的音乐会录音。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1-6-28 21:36: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天听,觉得很好接受的,比起巴赫的平均律容易听啊,当然你别太留恋旋律了。可能是印象太深,夜里做梦好像还在听“鸟鸣集”呢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1-12-21 19:15:0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浅论梅西安代表作《鸟鸣集》
  
  梅西安Clivier Messiaen(1908—1992).是法国作曲家,生于法国东南部的阿维尼翁市,1919—1930年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在这期间对鸟鸣产生兴趣。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如管弦乐曲《鸟的觉醒》《异国之鸟》等起了重要作用。1931年起任巴黎三一教会管风琴师,1936年起与若利韦、勒絮尔和博德里埃尔一起成立“青年法兰西小组”, 1942年后任巴黎音乐学院教师,担任和声学、音乐分析、美学课程。他从1947年设立音乐分析课程获得年轻音乐家们的推崇,被誉为独特的“高级作曲班”。1966年,他起任教授,其音乐分析讲座具有国际影响。他创立了“序列主义”音乐是在20世纪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钢琴曲集《鸟鸣集》是充分体现他创作特点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全部创作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一、作品的表现内容
  
  梅西安1956—1958年为钢琴而作了《鸟鸣集》,在此之前,他就花费大量的时间为记录鸟鸣声而多次旅游各地,经常出没于森林山野中,记录鸟叫的声音。据说他可以辨认出约50种法国不同种类的鸟鸣。梅西安称创作此作是“想正确地为鸟声绘出肖像”。
  《鸟鸣集》全曲共分7卷,13曲作品有:1.阿尔卑斯山;2.黄鹂;3.蓝矶鸫;4.鹟;5.枭;6.林鹨;7.苇滨雀;8.卡兰德莱云雀;9.欧洲莺;10.岩;11.鵀;12.鹟;13.大杓鹬。
  这13首作品充分地显示了梅西安对鸟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甚至认为:“各种鸟类都有独自的审美观点,鸟类歌唱的时候简直都像瓦格纳弋阳,每次唱歌都是在阐明自己的主张……”他认为:“鸟类是生活、运动和快乐的象征。”在与鸟有关的作品里,作曲家特别喜爱长达45分钟的钢琴曲《花园里的莺》(1970年)。在这首作品中,他把居住地方的各种鸟的声音都组织进去了。
  梅西安在77种法国常见鸟类中,整理出四种鸣叫的原型,分别是褐雨燕、鲱鸥、蓝岩画眉、百灵的叫声。每一章他都以一种法国常见的鸟类为中心,根据不同的鸟写出了不同的钢琴华彩部分以及间奏,还有的用同素材发展而成的独特曲段来描写鸟林中所有的鸟以对位的形式一齐歌唱的场景。作曲家在不同时间聆听苇滨雀的鸣唱,比如清晨和傍晚,他从中捕捉到自然的光影和温差变化。所以他的《鸟鸣集》里,也存在像“悬崖”“水波”“灌木丛”一类的主题动机。到此我们可以理解梅西安的基本写作概念了,就是音响型的,而不是传统的旋律、和声、复调等等。他通过各种各样鸟鸣的音色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叠置,造成了非常有感染力而且非常直接的效果。
  
  二、作品的技术手段
  
  整部《鸟鸣集》听众都听不到一条清晰地传统意义上的旋律线。音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互相断开,分布非常分散,展现出突出的点描风格。该乐曲实现演奏效果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时值与休止。演奏部分的音符大都短促,力求做到能够模仿的像鸟的鸣叫。
  2.力度。乐曲有时充斥着fff的尖锐的和弦,有时又以轻柔的(ppp)的力度收拢。
  3.音程关系及音色处理。部分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关系彻底丧失,在每一个音上都作出了它应有的和声,部分不协和的音程是为了进一步表现鸟鸣的音色。在音色上他把这些叫声表现得有的像鼓点、有点像洪钟、有点像银铃。
  4.节奏手法。值得注意的是《鸟鸣集》中的节奏十分独特,每曲均使用古希腊的三段结构,表现鸟声在白天与夜晚之间顺时间而变化。通过对希腊格律和印度节奏的研究和分析,他找到了节奏的语言,从中发现了各种不同的节奏规则,并最终构成了自己的节奏语言——“以不规则的数量单位排列配置的各种时值”“均等节拍的舍弃”“不可逆行节奏”等。这些节奏要素在梅西安的音乐里相互关联、混合、重叠并置,并且在其音乐语言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作品的音乐表现
  
  在这部作品中,鸟鸣是大自然的化身,占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在乐曲中他以丰富繁荣的音色变化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他对自然界的反映,最终通过他长期对世界各地的鸟鸣研究以音乐化的再现来达到。乐曲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表达:
  1.音乐的语言。梅西安音乐语汇的特殊性主要是他的音乐语言采用各种来源的声音——鸟语、印度音乐、素歌、东方打击乐、佛朗克的和声、巴托克的夜乐等,这些素材都运用得体。他的音乐个性鲜明、独特,以丰富的音响组合和浓艳色彩而著称。这部《鸟鸣集》以钢琴模仿森林中各种鸟叫的声音,生动有趣,情意盎然,表现了不同鸟类鸣叫时的场景,引发听众和演奏者的联想,让人们进入到美丽的大自然、进入鸟语花香的世界。
  2.音乐的色彩。梅西安的音乐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是最难于理解的。以至于十分了解梅西安的萨姆尔也说:“这种从声音感知色彩的现象是相当令人吃惊的,我不认为有多少作曲家有这种体验……”梅西安对于色彩的特殊感觉,事实上是梅西安确实能够从音乐中看到色彩。很显然,如果演奏者能够具有梅西安这种看到色彩的能力将会对完成这部作品有极大的帮助。梅西安运用音与色的“通感”原则写了这部《鸟鸣集》。他在大自然里,聆听各种声响,对于鸟儿,他的观察是艺术化的,他把鸟儿的歌声做了极其精确的记谱,在音乐中的表现却只是一种理念化的摹本。在这里听众能听到鸟有独唱也有合唱,这是因为作曲家用他特有的对位手法把各种不同的鸟组织起来,从而创造出百鸟齐鸣的音响。
  
  四、创作中的哲学及美学观念
  
  “真诚、高雅、纯稚”是“青年法兰西”共同的宗旨,也是梅西安创作的座右铭。他在创作中也集中地反映出了自己的世界观。梅西安受到象征主义美学影响,又有崇拜耶稣的宗教狂热,所以,他的创作贯穿了神学思想。
  
  结语
  
  《鸟鸣集》用生动的音乐反映了自然,它是通过作曲家长期对世界各地的鸟鸣研究和精湛的作曲技巧来实现的。其独特的鸟鸣在他的音乐中反复出现,不仅作为他音乐中的一个特征符号——大自然,更抒发了某种神秘意味的感恩之情。他的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作品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对于梅西安而言,“爱”是有着明确的排序。在这些作品中到处都有着爱的痕迹,不论是对天主的爱还是对大自然的爱,我们都可以看出梅西安是用他的情感来创作。不仅如此,梅西安的现代音乐并不意味着光怪陆离、阴沉或无望,而是用简洁战胜俗世的烦扰。正因如此,梅西安成为20世纪以来音乐史上最富个性的人物之一。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1-12-21 19:25:05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地说说我听这首《鸟鸣集》的体会:
(1)很好听(2)很耐听(3)抛掉欣赏传统音乐的习惯,要欣赏的是节奏和音响,而不是旋律(4)别把自己当人看,而是当做鸟在听,是鸟的语言

使用道具 TOP

106#
发表于 2011-12-21 19:32:16 | 只看该作者
超喜欢G大调钢协,特别第二乐章的柔版迷死人不偿命。
众多版本中特别中意克路易坦指挥,弗兰索瓦的版本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5-27 21:20
说得很到位啊。


使用道具 TOP

107#
发表于 2011-12-21 19:38: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比起《鸟鸣集》,神马柔版都显得单调了

使用道具 TOP

108#
发表于 2011-12-23 19:44:31 | 只看该作者
我相当喜欢!拉威尔的几乎所有作品我都喜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6 15:48



同感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6:10, Processed in 0.08012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