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570

查看

103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0-12-27 21: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0-12-27 21:27 编辑

Quartet全攻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12-27 21: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26 编辑

进阶篇



弦乐四重奏到了现代并没有式微,反而因为各地乐风发展而出现多样化、丰富化、实验化的良性发展,对于喜欢弦乐四重奏的朋友来说,有许多值得进阶练功的曲目。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弦乐四重奏,当然是巴尔托克那六首,在他创作的早、中、晚期各有两首,我们可以说这是巴尔托克透过音乐的自传。这六首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创造了四重奏新的语汇与可能性,无论节奏、和声、还是技法都展现前所未有的新颖,不过其中最常被演奏的还是其中的第五号。这六首作品演奏难度相当高,一般的乐团都不敢随便尝试。

不过真正影响二十世纪弦乐四重奏的,应该算是德布西的那一首(作品十),这阙作品是德布西最严谨、最富形式的作品,同时直接影响到拉威尔也写了「一首」,这两首作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室内乐的代表。其实,另一位法国前辈法朗克很巧也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德布西的影响还不仅至此,英美两地的作曲家,布列顿、巴伯、艾伍士也都受其影响,重新检视弦乐四重奏同时给予创作。
以十二音技法为本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三人,也以新的美学加以创作,荀伯格写了四首(作品七、十、三十、三十七),魏本也有作品五、作品二十八两首,贝尔格的作品三、《抒情组曲》等。不仅在听感上追求突破,在形式上也渐渐不再以四乐章,或是奏鸣曲式为主,听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心情面对。

现代的俄国派也留下足迹,史特拉汶斯基曾在1914年写下三首连篇小曲,普罗高飞夫的两首(作品五十、九十二)第一首是旅居西方时所做,而第二首回到俄国以俄国素材所写,别称「卡巴丁」四重奏。另一位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是萧斯塔高维契,他那一套十五首的作品在二十世纪的确数量惊人(萧氏十五首交响曲也是令人称奇!),形式上取法古典,内容却融合其交响曲表现手法,加入知性、哲学的抽象表现手法,研究二十世纪四重奏者不可轻视。
当然,如果您真的是弦乐四重奏迷,以上介绍的这些作品喂不饱你,那么再告诉您一些生冷拼盘:威尔第、杨纳杰克、卢塞尔(A.
Roussel)、诺华克(V. Novak)、柯大宜、维拉-罗伯斯(H. Villa-Lobos)、马蒂奴(B.
Martinu)、米尧、兴德密特、华尔顿、齐玛诺夫斯基、潘德烈斯基(K. Penderecki)都写有弦乐四重奏,怎样够您听了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12-27 21:1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24 编辑

知名的弦乐四重奏团



弦乐四重奏都是以团体整体为号召,而不讲究个人魅力;因此我们知道的弦乐四重奏团不少,但是团员个人的名字似乎从来不是重点。以下,赖伟峰继续为您介绍知名的弦乐四重奏团体。

弦乐四重奏的团员除了专业教学之外,必须除去一切外务,投入大量时间在团练合奏上,因为四位音乐家的默契琢磨并非一蹴可几,与独奏家的要求与训练相当不同。也因为如此,弦乐四重奏都是以团体整体为号召,而不讲究个人魅力,因此我们知道的弦乐四重奏团不少,但是团员个人的名字似乎从来不是重点!!

从古典时期弦乐四重奏盛行以来,出过了不少著名的团队,如果真要认真算起来保证比全球的交响乐团数量多出好几倍!鉴于篇幅与作者的见识浅薄,我们将介绍范围缩小到目前仍有唱片在市场上流通的团体(解散与否不重要),从成立、成员、擅长曲目加以简介,希望您能多对几个团产生兴趣(依英文子母排序)。

●阿邦贝格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
1971年成立的奥地利团体,为当今最活跃的四重奏团,曾灌录过贝多芬、布拉姆斯、贝尔格、魏本全套的四重奏。1989年的团员是Gunter Pichler、Gerhard Schulz、Thomas Kakuschka、Valentin Erben。主要录音在EMI,灌录曲目相当广泛,无论基本的贝多芬、海登、莫扎特,还是浪漫的舒伯特、舒曼、史麦塔纳,甚至现代的杨纳杰克、史尼特克、Rihm都有涉略,企图心相当强。

●阿玛迪斯四重奏(Amadeus Quartet)
1947年成立的英国四重奏团,1948年伦敦首演,团员中有三人因为具有犹太血统而遭到纳粹迫害。该团阵容始终如一,一直到1987年中提琴手Schidlof过世。布列顿的第三号四重奏是为他们所写。录音多见于DG,以贝多芬、布拉姆斯、莫扎特、海登、舒伯特等德、奥体系作品为主。

●鲍罗定四重奏(Borodin Quartet) 1946年成立于俄国,当初名为莫斯科爱乐四重奏团,原始团员为Rostislav Dubinsky、Yaroslav Alexandrov、Dmitry Shebalin、Valentin Berlinsky。1988年Rostislav Dubinsky、Yaroslav Alexandrov换成了Mikhail Kopelman以及Andrey Abramenkov。灌录曲目广泛,除了专擅俄系萧斯塔高为契、鲍罗定、柴可夫斯基的四重奏之外,对舒伯特、布拉姆斯也相当擅长,目前录音以Teldec为主。

●布达佩斯四重奏(Budapest Quartet)
成立于1917年,原本由匈牙利音乐组成,但是1930年成员都变成了犹太裔俄国人,1940-62该团是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驻馆四重奏,1962-67进驻水牛城大学,不久之后便宣告解散。自1930年之后的成员是Josef Roisman、Alexander Schneider、Boris Kroyt、Mischa Schneider。在当时该团是相当风光的四重奏团,因为巴尔托克第五、兴德密特第五都是献给他们的。由于历史悠久,给团录音多为单声道,在CBS/Sony可以找到不少录音。

● 布许四重奏(Busch Quartet)
1913年以Konzertverein四重奏为名成立于奥地利,后来转为美国。第一次大战期间终止演出,直到1919年改名为布许,成员有:Adolf Busch、Karl Reitz、Emil Bohnke(1921年由Karl Doktor接任)、Paul Grummer。该团1940年迁居到美国,1945年拆团,直到1946再度成立一直到1952年布许去世。解散前团员除了Adolf
Busch外,还有Bruno Straumann、Hugo Gottesmann、Hermmann Busch。
●瓜内里四重奏(Guarneri Quartet) 1964年成立的美国团体,成员是:Arnold steinhardt、John Dalley、Michael Tree、David Soyer。曾灌录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以及与阿瑟鲁宾斯坦灌录舒曼钢琴五重奏。该团录音见于RCA、CBS等美国唱片公司。
●好莱坞四重奏(Hollywood Quartet)
1948年成立于美国,创始团员因为都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录音室演奏家而得名,分别是:Felix Slatkin、Paul Shure、Paul Robyn、Eleanor Aller,1954年Alvin Dinkin担任新的中提琴手。该团1961年解散,目前在Testment可以找到该团的录音。
●茱丽亚四重奏(Juilliard Quartet) 1946年成立于纽约的四重奏团,因为团员出身茱丽亚音乐院而取名。Robert Mann为创团团长至今,第二小提琴共有四任,分别是Robert Koff、Isidore Cohen、Earl Carlyss、Joel
Smirnoff,中提琴手有两任:Raphael Hillyer、Samuel Rhodes,大提琴手则有三任:Arthur Winodrad、Claus Adam、Joel Krosnick。该团自1962年成为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驻馆四重奏。录音多见CBS/Sony,去年成立五十周年出过数辑纪念集。
●高大宜四重奏(Kodaly Quartet) 四位都是毕业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院,其中的三位Tamas Szabo、Gabor Fias、Janos Devich当年都是Sebestyen四重奏的成员,1970年遇到Attila Falvay后该团遂成立。该团目前是Naxos的室内乐台柱,灌录的海登四重奏评价相当高,另外德布西、拉威尔、舒伯特的曲目也有灌录。
●克诺斯四重奏(Kronos Quartet) 1973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成员为:David Harrington、John Sherba、Hank Dutt、Joan Jeanrenaud。该团对二十世纪的作品特别有兴趣,是相当另类的弦乐四重奏团,1988年曾经伦敦首演过Reich「Different Trains」。曾在发烧厂RR灌过数张唱片,目前则在Nonesuch旗下,葛瑞兹基、葛拉斯的作品都有灌录,曾推出十年双CD选集。
●拉萨雷四重奏(LaSalle Quartet) 1949年在纽约成立,原始团员是Walter Levin、Henry Meyer、PeterKamnitzer、Richard Kapuscinski(1965年Jack Kirstein继任,1975年再换成Lee Fiser)。该团曾首演过波兰当代大师潘德瑞斯基的第一号四重奏。录音多在DG,除了德、奥重要作品外,对当代四重奏特别感兴趣,第二维也纳乐派、诺诺、齐姆林斯基、李格替等人的作品都有灌录。

●梅洛斯四重奏(Melos Quartet) 1965年成立在司图卡特的团体,团名的灵感来自希腊歌谣「Melcher and Voss」。团员为:Wilhelm Melcher、Gerhard Ernst Voss、Hermann Voss、Peter Buck。德奥作品中除了海登之外该团都有灌录,特别的是较少见到的门德尔颂、车鲁碧尼的四重奏全集。
●意大利四重奏(Quartetto Italiano) 9145年成立,起初团名为Nuovo Quartetto Italiano,1951年更改团名。团员有:Paulo Borciani、Elisa Pegreffi、Piero Farulli(1979年由Lionello Forzanti取代)以及Franco
Rossi。该团的录音多在Philips,所灌录的贝多芬、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全集评价相当高。不过该团1986年停止演出活动,美声已成绝响。

● 易沙意四重奏(Quatuor Ysaye) 1984年由四位巴黎音乐院的学生组成,创团团员为:Christoph Fiovaninetti、Luc-Marie Aguera、Miguel Da Silva、Michel Poulet,现今团员更换两人,Christoph Fiovaninetti、Michel Poulet被Guillaume Sutre、Marc Coppey替代。1987年该团风光地获得Evian室内乐大赛的五项大奖,目前是Decca的签约乐团,灌录有门德尔颂四重奏全集、莫扎特的「海登」四重奏等曲。(注:本团Quatuor Ysaye与Ysaye Quartet并不相同,后者1886由易沙意成立,首演过德布西四重奏以及佛瑞第一号钢琴五重奏。)
● 史塔米克四重奏(Stamic Quartet)
1985年成立于布拉格,以捷克早期作曲家史塔米克为名,1986年他们在欧洲广播联盟所赞助的国际弦乐四重奏大赛夺魁,自此打响名号并展开巡回。史塔米克的录音相当广泛,萧斯塔高维契、史尼特克、布拉姆斯、莫扎特、威尔第都灌录过,不过最擅长的还是东欧的杨纳杰克、史麦塔纳、德弗札克、马第奴等人的作品,尤其是德弗札克、马第奴更是获得法国唱片大奖的肯定。1994年起该团成为捷克地方音乐节的驻团音乐家。

● 塔卡契四重奏(Takacs Quartet) 1975年成立于布达佩斯,成员有Gabor Takacs-Nagy、Naroly Schranz、Gabor Ormai、Andras Fejer。灌录曲目相当广泛,早期在Hungarton录有巴尔托克六首四重奏,国民乐派的史麦塔纳、鲍罗定为其擅长,德奥的莫扎特、舒伯特、布拉姆斯也有录音,其海登四重奏备受留声机杂志青睐。

●东京四重奏(Tokyo Quartet) 由茱丽亚毕业的日本演奏家于1969年所组成,原始团员是:Koichiro Harada、Yoshiko Nakura、Kazuhide Isomura、Sadao Harada。1974年第二小提琴改由Kikuei Ikeda担任,1981年第一小提琴则由加拿大的Peter Haig Oundjian担任。该团是巡回世界演出时,曾多次演出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1980年曾被委托演出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的第一号四重奏。录音多见于RCA,舒伯特「死与少女」评价高。欣赏角度与训练教材
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者所需的技巧其实不下于独奏者,尤其是二十世纪的曲目,从德布西、巴尔托克、拉威尔等作品中,对演奏者要求的演奏难度绝对不比协奏曲简单,而且在四重奏成员对音乐内容的了解以及合奏的默契上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团员除了要拥有自己的特色以外,还要保有为团体付出牺牲的心情。因此成功的弦乐四重奏团,往往不是老师与学生的组合,就是同校同学,要不就是一家人。
要训练出好的四重奏团,当然有必备的方法,其中最出名的当然属Flonzaley四重奏团的第二小提琴手A. Pochon所写的「弦乐四重奏教科书(A Progressive Method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另外,匈牙利愣纳四重奏创始人愣纳(J. Lener)所写的「弦乐四重奏的技术(The Technique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也相当重要。匈牙利作曲家拉萨(L. Lajtha)所写的「弦乐四重奏的五首练习曲(5 Etudes pour Quatuor a Cordess)」是针对四重奏的节拍、音量、速度、双因、琶音的训练。
理论方面的书籍,诺顿(M. Norton)的「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艺术(Art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以及史特拉顿(Stratton)与法郎克(Frank)所合写的「室内乐演奏(The Playing of Chamber Music)」对提升弦乐四重奏的欣赏与认知相当重要,喜欢钻研弦乐四重奏的人不妨找来看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12-27 21:10:18 | 只看该作者
浪漫篇

在浪漫作曲家个人风格大张旗鼓,但很可惜弦乐四重奏并没有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这个时期多以优美旋律、浓郁的感情,博得乐迷的青睐。在「浪漫篇」中再作细分的话,可以划分成「德奥派」、「国民乐派」两组,其中「国民乐派」又可依地区细分成捷克、俄国、北欧。
先来谈「德奥派」,舒伯特、舒曼、门德尔颂、布拉姆斯的作品都值得一听。舒伯特一共创作了十五首弦乐四重奏,不过生前仅出版过一首。或许乐迷印象中他擅长的是艺术歌曲,实际上他对弦乐四重奏也相当用心,成绩十分可观。如果以形式结构来论,最伟大是第十三号a小调作品29,此曲第二乐章主题采用「罗沙蒙」旋律,因此也被昵称为「罗沙蒙四重奏」。最知名当然是第十四号d小调的《死与少女》,全曲充满舒伯特成熟的曲趣,马勒还为此曲改编更大编制乐谱。第十五号G大调作品161,是最成熟有力的一曲同时也是四重奏中演奏难度最高的曲目之一,长达四十分钟演奏时间考验聆听者的耐性。

舒曼在相当密集的时间里写了四首四重奏,其中一首编制较特殊以三支弦乐加上一架钢琴(钢琴四重奏作品47)。在他三首弦乐四重奏中,最知名的是第三号A大调作品41-3,在内容上是三阙中最棒,尤其是第二乐章的变奏表现,呈现绝妙的创作品质。
门德尔颂写了约十一首弦乐四重奏,不过许多首都只写了一个乐章,非一般的四乐章。第一号作品十二旋律轻松愉快,尤其第二乐章Canzonetta更是受到欢迎。第二号作品十三明显的师法贝多芬,由于原谱上门德尔颂写有《那是真的吗?》的原诗,因而得名。作品四十四一共有三首(第三到五号),其中第二首因第二乐章诙谐曲而闻名。另外,第六号作品八十是门德尔送去世前两个月所完成的作品,再加上与之感情深厚的姊姊芬妮的死亡,所以音乐中充满悲伤、不安的感觉。
下笔谨慎的布拉姆斯一直到四十岁都还没写出一首弦乐四重奏,原因与他写交响曲相同,压力过重!实际上他曾写了二十首以上的此类作品,但都因自己不满意而销毁。虽然他的最后留下的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五十一之一、二,作品六十七)深受贝多芬影响,但是他以独特沈厚的对位与黏腻的音色,巧妙的发挥中提琴的表现幅度,让这三首作品成为古典、浪漫时期同类作品中最难演奏的,乐团如果没有三两下,很难将这三首曲子奏好。

接下来在谈谈「国民乐派」,东欧的捷克以史麦塔纳与德弗札克为代表。史麦塔纳写了两首四重奏曲,其中第二号已经很少演奏了,而第一号标题是《我的一生》,当时已经失去听觉的史麦塔纳,以回想一生幸福的独白方式所写。在以绝对音乐为准则的弦乐四重奏中,此曲的标题表现方式显得与众不同。

德弗札克留下十五首弦乐四重奏(注),不过一般以第八号起德弗札克才表现其个人风格,而他的早期作品彷佛一部大师临摹史,第一号受舒伯特影响,第二号受华格纳、李斯特影响,第三号走史麦塔纳民族主义路线,第七号以贝多芬为本。其实虽说第八号他树立个人风格,可是第九号德弗札克依然学习布拉姆斯,第十一号再度模仿贝多芬。不过,从第八号到第十四号的这七阙是他较常被演奏的,其中第十号作品51《悲歌》最易被人接受,第十二号作品96《美国》因为运用美国黑人歌谣,因此与他的新世界交响曲一样出名。

再把视野放到俄罗斯,当俄罗斯作曲家的民族意识抬头之际,他们对弦乐四重奏感到烦闷无聊,因此强力五人组多花心思在管弦乐上。其中只有鲍罗定真正算是室内乐作曲家,他写了两首弦乐重奏,第一号借用贝多芬的主题,第二号虽然结构松散,但是和声色彩却相当丰富,尤其第三乐章夜曲更让此曲大受欢迎。

俄罗斯另外一位在弦乐四重奏有杰出成就的是柴可夫斯基,最知名的三首中,以第一号最常被演出,因为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感动的掉下泪来。
北欧地区的四重奏相当稀有,葛利格与西贝流士各留下一首。葛利格原本写了三首,不过早期所写的那首因不满意而销毁,最后一首又未完成就过世了,现在大多演出的是g小调作品二十七。此曲以循环曲式写成,民族情绪高过形式表现,因此乐风相当北欧、结构反而自由。
西贝流士唯一的一首弦乐四重奏,d小调作品五十六《亲爱的声音》,不仅唯一而且相当具有代表性,将西贝流士天才的乐念充分发挥,极抒情的曲调令人怜爱。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12-27 21:0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22 编辑

基本篇



海登、莫扎特、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是四重奏中最重要的基石,三个人加起来超过百首的作品中,那几首是值得珍藏一世的真正珠玉?

我们先来看看海登,海登经常以六阙弦乐四重奏为一组,编给同一作品编号(当时室内乐的创作习惯)。以弦乐四重奏的发展来说,作品九、十七、三十三等三组各代表重要里程碑,作品九海登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形式,作品十七大提琴不再扮演配角的位置,作品三十三则是真正以奏鸣曲形式写成的现代弦乐四重奏鼻祖。
如果您对历史发展不感兴趣,只想听好听的音乐,那么几阙有标题海登四重奏应该认识一下。
作品二十这组的六首,因为大提琴表现特别杰出,音乐绽放无比热情,因此被称为《太阳》四重奏。之前提到的作品三十三这六首,因为是献给俄国公爵保罗,因此被称为《俄罗斯》四重奏,其中的第三首正是知名的《雀鸟(Vogel)》,此曲因为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以及第二乐章中段都有鸟的感觉,因而得名。作品五十号献给普鲁士王威廉二世,其中第四首f小调被誉为最棒的四重奏曲之一;而第六首D大调则因为第一小提琴不断在不同弦上演奏同一音,听起来像青蛙叫而被称为《蛙鸣》四重奏。从作品六十四号起,海登的弦乐四重奏进入成熟阶段,其中第五首的《云雀》因为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彷佛云雀飞翔,因此相当受到听众喜爱。作品七十三号一共有三首,此三首都相当杰出,尤其以第三首昵称《骑士》,因为其第四乐章音乐宛如马匹般奔驰而受到欢迎。作品七十六不仅是海登自己最颠峰的四重奏作品,同时也是弦乐四重奏中无法超越之作。其中第二首是知名的《五度》,因为一开始下降的五度音程而得名;第三首是「皇帝」,此曲第二乐章是奥地利国歌;第四首因为精神抖擞而被称为「日出」。最后别忘了,海登较早期的《小夜曲》弦乐四重奏,作品3之5。其中第二乐章优美的旋律配上轻盈的拨旋伴奏,这大概是海登最受欢迎的一首小品。

莫扎特所留下的弦乐四重奏数量大约是交响曲的一半,创作时间都集中在一七七○到一七九○这二十年间,而且中间还有十年的时间莫扎特他完全没有写此类作品。这二十三首作品音乐学家会依创作地点与背景给它们概称,在此也条列如下让您一目了然:

●《罗迪》四重奏:第一号,一七七○年二月于米兰附近的罗迪所创作。
●《米兰》四重奏:第二至七号,一七七二年十月到一七七三年三月在米兰所创作。
● 《维也纳》四重奏:第八到十三号,一七七三年八、九月间在维也纳所创作。
之后莫扎特中断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约十年,直到受到海登作品三十三感动(又是作品三十三!!,可见其重要性。)心想再创弦乐四重奏高峰,而写下「海登」四重奏六阙。

●《海登》四重奏:第十四到十九号,一七八二年十二月到一七八五年一月,在维也纳所创作,曾亲自请到海登来欣赏。被誉为最具莫扎特个人特色的音乐,为弦乐四重奏的巅峰作之一。

●《霍夫麦斯特》四重奏:第二十号,一七八六年八月为出版界好友霍夫麦斯特所做,写于维也纳。

《普鲁士王》四重奏:第二十一到二十三号,一七八九年六月到一七九○年六月于维也纳所作,献给普鲁士王威廉二世(与海登作品五十提献者相同)。
莫扎特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中的最后十首是一定要听的,其中有两首被后世取有标题,分别是《海登四重奏》这组中降B大调第十七号的《狩猎》以及《普鲁士四重奏》这组中C大调第十九号的《不协和音》。

贝多芬的十七首弦乐四重奏,跟他的交响曲一样的重要,在他生命的三个时期各有经典。它们分别是早期的作品十八,此套共有六首(第一号到第六号)。中期:作品五十九有三首(七、八、九号),作品七十四(第十号),作品九十五(十一号)。晚期:作品一二七(第十二号),作品一三○(第十三号),作品一三一(第十四号),作品一三二(第十五号)、作品一三五(第十六号)。另外还有一首没有纳入编号,属于第二时期的《拉兹莫夫斯基》四重奏。
其中作品十八是第一时期的杰作,清新脱俗、曲调感人,其中第一号F大调可说是弦乐四重奏的「标准」作品,因为通常决定一首四重奏是难或易,是与此曲作比较而得。作品五十九的三首因为都采用俄罗斯民谣,因此也被称为《俄罗斯四重奏》。作品七十四的第十号被称为《竖琴》,并非因为纳入竖琴这项乐器,而是第一乐章运用许多琶音所致。作品九十五的第十一号别名「庄严」,是其第二时期最成熟颠峰的作品。晚期的五首阙阙经典,绝对音乐的表现下,贝多芬超脱了形式与技术的限制,通畅无碍地展现乐念,把弦乐四重奏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崇高境地。

整体来说,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远远的超过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准,在贝多芬之后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性就一直没有巨大的突破,一直到巴尔托克的六首问世才再次擎起大旗,成就稍稍可与贝多芬匹敌。而在贝多芬与巴尔托克两人之间,则由舒伯特、舒曼、史麦塔纳、布拉姆斯、德弗札克、柴可夫斯基等人浪漫派、国民乐派手法的弦乐四重奏来填补。
德布西的作品则代表另一派的法式美感,不仅兴起拉威尔等其它法国家的跟进,同时也鼓舞二十世纪作曲家如:荀伯格、贝尔格、魏本、兴德密特、巴伯、艾伍士等人,重新检视弦乐四重奏的价值并群起效尤之。接下来我们就继续介绍,这另外两大弦乐四重奏「派系」的菁英份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12-27 21: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20 编辑

弦乐四重奏的基石



正如前述,室内乐在古典时期完成发展雏型,弦乐四重奏的基石就奠定在海登、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手中。就数量来看,海登的八十三首(新一派的说法是七十四首)、莫扎特的二十三首、贝多芬的十七首,比起他们本身其它室内乐的创作都多出许多。海登将音乐织体架构在动机的发展上,完备了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堪称「弦乐四重奏之父」。莫扎特则锦上添花,以更抒情、轻松的语法延续四重奏的生命。贝多芬则完全发挥立个人风格,贝多芬透过主题的发展,以及诙谐曲取代小步舞曲或中段的形式突破,不仅将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推向第一个顶峰,更留下早、中、晚期风貌不同的创作,早期以弦律与和声为重,中期则加入交响化的声音,到了晚期彷佛内心密语。
事实上,海登、莫扎特、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都是顶峰杰作,这三位被称为第一维也纳乐派的古典巨匠,燃起了后代作曲家对弦乐四重奏的想象力。

弦乐四重奏的世界有多大?

整体来说,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远远的超过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准,在贝多芬之后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性就一直没有巨大的突破,一直到巴尔托克的六首问世才再次擎起大旗,成就稍稍可与贝多芬匹敌。而在贝多芬与巴尔托克两人之间,则由舒伯特、舒曼、史麦塔纳、布拉姆斯、德弗札克、柴可夫斯基等人浪漫派、国民乐派手法的弦乐四重奏来填补。以下,赖伟峰继续告诉您,弦乐四重奏有哪些必听的曲目。

值得一听的弦乐四重奏曲,到底有多少阙呢?音乐史上的弦乐四重奏虽然还不到不计其数的地步,也依然有着相当可观的数量,如何以有限的时间掌握最精彩、最重要的作品呢?在这里,我们以作曲家、流派、风格将您必须了解的作品分成基本篇、浪漫篇、进阶篇三大部份列出,让您对弦乐四重奏的曲目有个整体的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12-27 21:0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18 编辑

致命的吸引力



谈到弦乐四重奏乐器的组合,假设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支组成「弦乐四重奏」,看似十分合理,实际上却相当偏颇。什么都不谈,光就音域均衡这一点就绝对说不过去。想要达到各声部均衡,并非各种乐器的数量都相同就能达到。在交响乐团中十六支小提琴只能配四支大提琴,低音提琴也只需要两支就够了。弦乐四重奏这样小的编制,低音部由大提琴来担纲就绰绰有余,如果请来低音提琴加入,那小提琴没有个四支、八支音量可能难与之抗衡,这样一来弦乐四重奏不就「超额」操作了吗?其实,这些问题音乐家们早在百年前就伤过脑筋了,为了达到最好的均衡效果,他们比谁都在意,各位看倌也就不必再自作聪明想要「更动」弦乐四重奏的编制了!

再来谈谈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存在何种魅力?起初,弦乐四重奏是业余休闲之作,从未有人严肃地面对它。但是,作曲家们后来发现,透过音色同构型高的四把弦乐器的搭配,可以让音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调和水平。如果再加上奏鸣曲以及四乐章形式的运用,弦乐四重奏俨然成为「绝对音乐」的最佳代言人,表现上几乎要与「标题音乐」绝缘。渐渐的,弦乐四重奏成为专为有文化品味、爱好音乐的小众听友所写,作曲者不需要展现夸张、庞大、吓人(如交响、协奏曲)的结构,反而可以用更贴近私人内心的想法来创作,因此使得后世许多作曲家都十分愿意尝试此类作品,视弦乐四重奏为交响曲之外又一考验技法试金石。

至于弦乐四重奏成为室内乐中的主角一事,绝对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音乐演进,而不是因为它比较会「抢戏」。无论在表现幅度、乐念阐述上,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都造成了「致命的吸引力」,因此愈多作曲家为它创作,也就让它有更多机会表现,自然地成为室内乐作品的中流砥柱。

对乐迷来说该如何聆赏弦乐四重奏呢?其实四重奏对作曲者与听者来说都是一大挑战,由于同是弦乐器因此音色没有太强烈的对比,对初听者来说诱因不大,很容易陷入烦闷胶着的苦境中。此外,作曲家绝对音乐取向的创作,更让弦乐四重奏多了种冷竣、不易亲近的外貌。但是,如果您了解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起源,知道当年它也曾经「业余」过,而且它所要呈现的是「四把提琴亲昵的私密对话」这种感觉,您就不会对它「敬而远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四个朋友的故事【79楼有详细的朋友的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的原创文章,很值得一看。】 ...

8#
发表于 2010-12-27 21:00:5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31 16:27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12-27 21:0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17 编辑

四个朋友的故事    赖伟峰



透过音色同构型高的四把弦乐器的搭配,可以让音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调和水平。弦乐四重奏组合成音乐中最根本的四个声部,也组成了室内乐曲目的中流砥柱,他们就像四个好朋友一样,需要高度的默契,才能搭配出完美的演出。现在就让赖伟峰带您进入室内乐的核心─弦乐四重奏。

在讨论本期特别企画的主角「弦乐四重奏」以前,让我们先一同来了解什么是室内乐吧!

室内乐,如果以简单的定义,是指「二到十人演出编制的曲目统称之。」由于不讲究排场、气势,因此它与大编制的乐曲形式有着三点很大的不同:第一、没有指挥设立,演出者必须以良好的默契让音乐进行。第二、各演出声部的地位相互平等,强调整体表现的均衡。第三、对合奏者音乐风格的统一性要求极高,摒除己见、形成共识为首要达成条件。因此室内乐与大型管弦乐强调炫丽的主从关系,以及独奏乐曲强调灿烂的展技演奏,在美感的要求上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内敛之美」。

音乐史上的古典时期,可以说是室内乐的黄金时期,海登、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为室内乐建立明确的风格,让室内乐在日后能有茁壮成熟的发展环境。在各种室内乐的搭配组合中,彷佛四个朋友辟室密谈的弦乐四重奏无疑是中流砥柱,虽然室内乐的组合还包括有:附伴奏的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大提琴与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组合的三重奏,四重奏另加上一支木管(例如竖笛)的五重奏,六重奏、八重奏、九重奏等等形式的合作。但是,弦乐四重奏至今终究还是室内乐最核心、最重要的演奏形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12-27 21:0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7 21:15 编辑

弦乐四重奏的美感特质



要用文字说明「弦乐四重奏」,是件相当简单的事:「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演奏的一种,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总共四把弦乐器所构成。」但是,您是否想过,为什么选择如此配置,而不用弦乐家族中四种乐器各一支(少用一支小提琴,另加上低音提琴)来组成呢?目前的弦乐四重奏组合是何时开始沿用?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而言有何魅力?对乐迷来说又该如何聆赏?弦乐四重奏它又是怎样成为室内乐的主角?

说起弦乐四重奏真正开始沿用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清楚的时点,但是弦乐四重奏的演进与室内乐的演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十六世纪中叶提琴发明以前,室内乐演奏的主角是维奥尔琴(Viol),不过十五世纪时室内乐的合奏通常没有指定乐器,根本别谈什么固定形式的乐器搭配。提琴发明之后一百年,也就是巴洛克时期,器乐曲最重要的奏鸣曲形式终于确立,让室内乐有了扩大发展的沃土。进入古典时期之后,随着数字低音部的消失,大提琴不再是室内乐中拉数字低音的陪衬角色,另外听众与作曲家也都觉得必须在高音域(小提琴)与低音域(大提琴)中间,加入连接的声部(中提琴),让声音成为完整的整体。

其实在海登以前以及海登同期的作曲家,例如史塔密兹、鲍凯里尼都写有此类作品,然而这些四重奏以及海登早期的四重奏,并不能真正算是弦乐四重奏,因为主要还是由第一主奏,其它三支提琴伴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12-28 10:15:10 | 只看该作者
这张超贵。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12-28 10:22:18 | 只看该作者
这张超贵。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2-28 10:15


唉...黑毒。
死于少女听到现在感觉大提琴最飙的是阿玛迪乌斯组,可惜录音不佳。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4:45, Processed in 0.055878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