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247

查看

15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37#
发表于 2010-8-6 13:07:19 | 只看该作者
可是现在,我回到来因河,幸福的故乡,
和风像从前一样吹拂着我。
从前摇动过我的亲密的宁静的树木
慰抚我的行将死去的心,
神圣的绿意,永恒、美丽的浮生的见证,
使我神清气爽,变成青年。
我本已衰老,冰极使我的头发变白,
南方的炎热使我的鬈发脱落。
可是,故土啊,你依然笑盈盈、热烈高兴地
拥抱你儿子,像曙光拥抱提同。
乐土啊!你这儿没有不长葡萄树的山,
在秋天,果实落进萋萋的草中。
火热的山丘欣然在水中濯足,树枝和
苍苔的花环使向阳的山头清凉。
城寨和房屋耸峙在阴暗的山旁,就像
孩子们爬上愉快的祖父的肩头。
麋鹿从林中逛到亲切的日光之下;
鹰隼在晴空之中高瞻远瞩。
可是,在清泉滋润山花的下面的谷中,
村庄满足地躺卧在草地上面。
这儿很寂静;听不到远处忙碌的水车声,
听不到牛车从山上嘎吱地下来。
只听到悦耳的镰刀声和农夫在耕犁旁
赶他的牛,吆喝它前进的声音,
还有母亲的歌声,她在草地上带着孩子,
五月的太阳使孩子欣然入睡。
可是,湖那边,在榆树映绿古老的院门、
篱笆上长满野接骨木之处,
那儿,有家屋和幽暗的花园环抱我,
那儿,我父亲养育我,跟草木一起,
那儿,我像松鼠般在沙沙的树枝上嬉戏,
或者把头藏在草堆里做梦。
故乡的大自然啊!你对我多么忠诚!你依旧
温柔地爱护我,迎接我这个流亡者。

桃子还结得很多,美味的葡萄还依旧
欣欣向荣,爬到我的窗户上。
樱桃树的美果依然红得很诱人,
低低的树枝,伸出手就能摘到。
小路依旧很亲热,把我从园中引到
无尽的林荫,或者直走到溪边,
故乡的太阳,你的光映红小路,照暖我,
依旧在我眼睛的四周嬉戏;
我从你喜悦地怀中痛饮烈火和酒精,
别让我衰老的头沉沉欲睡。
你曾把我的心从童年的睡眠中唤醒,
用温和的力量逼我远走高飞,
温和的太阳!我回来了,更忠实,更聪明,
要在你的花间安乐地休憩。(钱春绮译)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0-8-6 13:0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3:39 编辑


漂泊
幸福的苏埃维恩,我的母亲,
你也像那位辉煌的姐姐,
那边的伦巴达一样,
流贯着无数溪河!
你有够多的树,开着红花白花,
长满茂密、粗野、深绿的叶子,
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也庇荫着
近邻的你;因为你靠近家灶
居住,聆听着
由纯洁的手倒进
银质祭献盆里的
泉流之声,当那

水晶之冰接触到
温暖的光线,雪峰
被轻轻刺激的日光
融化、以最纯的水
洒向大地之时。因此,
诚实是你的本性。靠近泉源
居住者难以离开本地。
你的孩子们,那些城市,
无论是在茫茫的湖边,
在内卡河牧野附近,在来因河畔,
它们全认为,别处都没有
更好的容身之地。

可是我却想去高加索!
因为直到今天
我还听到这句谚语:
诗人像燕子一样自由。
此外我还记得
年轻时听到的传说,
在很古以前,
我们的祖先,德意志种族,
曾被多瑙河的水波悄悄地
在夏天带走,因为他们
要寻觅荫凉之处,而跟
太阳的子民一同到达
黑海之滨;
黑海并非徒有
好客海之名。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0-8-6 13:09:49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当他们初露面时,
已有别族人首先抵达;于是
我们的祖先也好奇地坐在橄榄树下。
可是当他们的衣服碰在一起时,
谁也听不懂
对方的本族话,要不是
从枝头吹下凉风,
使双方脸上常露出微笑,
真会要发生争吵;他们
悄悄地注望了一会,然后
相亲相爱地握起手来。随即

他们交换武器
和一切可爱的用具,
也交换语言,
亲切的祖先们在庆祝婚礼时
对后代的期望也没有落空。
因为从结下神圣婚礼的人中
生出一个种族,
比古往今来
人类自称的一切种族更高贵。可是
他们现居何处,可爱的亲戚?
我们要重新缔结同盟、
追忆我们高贵的祖先。

在彼处的河岸边,在伊奥尼亚的
树木之下,卡伊斯特洛斯河的平原里,
那里有野鹤享受太空的灵气,
那里由连绵的苍茫的群山包围,
他们最高贵者,也住在那里!
遍植葡萄树的岛屿经常
传出歌声;还有别的种族住在
塔伊革托斯山旁,出名的许墨托斯山麓,
他们回来也很繁昌;可是
从帕耳那索斯山泉直到特摩罗斯
金光灿烂的河畔传扬着
一曲永远之歌;因为在那时,
各处森林和一切
弦乐器都被温柔的神圣的手
轻扣着发生共鸣。

哦,荷马之国!
在紫色的樱桃树旁,或者看到
从你那里移植来的幼嫩的桃树
在我的葡萄山上发青,
看到燕子从远方飞来,呢喃不休,
在我的墙上筑巢,
在五月的白天,或是在星空之下,
我都想念你,哦,伊奥尼亚!可是世人
只爱现实。因此,我来了,
我来眺望你们群岛,还有你们,
百川的河口,哦,忒提斯的庙堂,
森林,你们,以及你们,伊达山的云雾!

可是我不想永留。
我离开了沉默的母亲,
她是严厉而难以获其欢心的。
她的子女中有一个来因河,
想使劲冲入她的怀中,
却被推开,流落远方,不知去向。
可是我却不想这样跟她离开,
我到你们这里来,
只为邀请你们,希腊的美惠女神,
你们这几位天帝之女,
如果不嫌路远,请你们
到敝国去,可爱的女神!

当微风温和地吹拂,
晨曦把可爱的箭
射向过分忍耐的我们,
轻松地云在我们
羞怯的眼睛上面辉耀之时,
那时我们将说:你们
美惠女神怎会到野蛮人中来?
可是天国的侍女
非常奇妙,
像一切神裔一样。
若有人想偷偷走近,
她们就化为梦幻,谁要逞强
跟她们比肩,她们就要处罚他。
而对那种不存此想的人,
她们常使他出乎意料之外。(钱春绮译)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0-8-6 13: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3:12 编辑

希腊——献给施陶德林
如果我在悬铃树的树下,
那里,伊利索斯河流过花阴,
那里,青年们渴慕荣名,
那里,苏格拉底获得人心,
那里,阿帕霞在桃金娘丛中流连,
那里,兄弟般的喜悦地叫喊
从喧嚣的大会场里传出,
那里,柏拉图创造了乐园,

那里,庆贺的诗歌给阳春助兴,
那里,有灵感之泉在奔腾,
从米涅娃的神山上面泻下——
对守护女神表示忠诚——
那里,在无数的诗人盛会上,
像做着神仙之梦,老当益壮,
如果我在那里见到你,爱友,
像这颗心多年前发见你那样!

啊,我会多么不同地拥抱你!——
你对我歌唱马拉松的英雄,
最愉快的热情洋溢的微笑
出现在你的陶醉的眼中;
胜利感使你的心胸重获青春,
你那戴着月桂树枝的头
感不到那种连喜悦的微风
也难以使它清凉的浮世烦忧。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0-8-6 13:11:23 | 只看该作者
难道你已失去了爱的星辰
和青春的可爱的蔷薇光辉?
啊,希腊的良辰绕着你飞舞,
你感觉不到岁月如飞!
那里,人人的胸中燃烧着
勇气和爱,仿佛女灶神之火,
那里,青春的欢乐永远不凋,
就像赫斯珀里得斯的美果。

但愿命运之神送给你一份
这种辉煌灿烂的韶光;
这些令人迷惑的雅典人,
多么值得你热情地歌唱!
但愿你,靠着快活的竖琴,
痛饮着甘美的葡萄酒浆,
在听罢大会场的激烈的
喧骚之后,充分休息一场。

啊!你那热爱的心,在那
美好的日子里为一个民族
而友爱、激烈地跳动,不会徒然,
他们会感激得流下泪珠!——
等着吧!那种把神仙之境
和凡间分离的时辰一定会来到!
长逝吧!高贵的精神!你在这世上
徒然把你的用武之地寻找。

阿提卡,那位女巨人,已倒下了,
在古代神子们安息的地方,
在大理石大厅倒塌的废墟上,
如今是永远的死寂荒凉;
可爱的春神笑嘻嘻地下凡,
可是在伊利索斯河神圣的谷中,
他再也找不到他的同胞,
他们永眠在可怕的荒漠之中。

我渴望前去更美好的国土,
景慕阿那克里翁和阿尔凯奥斯,
我情愿靠紧马拉松的圣人
安睡在狭窄的老家里;
啊,但愿这是我为神圣的
希腊所流的最后的眼泪!
哦,命运女神,响起你的剪刀吧,
因为我的心隶属于死者!(钱春绮译)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0-8-6 14:1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5:17 编辑

面包和美酒

“可是朋友!我们来得太迟。
虽然诸神尚存,
却超拔于顶端云霄在另一世界中。
它们在那里无休无止地运作,
似乎很少关注我们生存与否,其实天神多么垂顾我们。
因为一个脆弱的容器并非总能把它们装盛,
只是偶尔,人能承受全部神性。
于是生活就是对诸神的梦想。
但迷乱就像微睡一样有益,困顿和黑夜使人强壮,
直至英雄在铁制摇篮里茁壮成长,
心灵一如往常,具有类似天神的力量。
然后,诸神隆隆而来。
这期间我常常觉得沉睡更佳,胜于这样孤独无伴,
胜于这样苦苦期待,而我又能做什么说什么我全然不知,
在贫困时代里诗人何为?
但是你说,他们就像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里迁徙,浪迹各方。”

荷尔德林,“面包和美酒” 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0-8-6 15:31:29 | 只看该作者
荷尔德林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0-8-6 15:4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6:03 编辑

悲壮的还乡

   ——读荷尔德林
      
         刘小枫

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
人便会欣喜地
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可信奉后者。
神本是人之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大地上。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0-8-6 15:4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5:53 编辑

高古的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是浪漫派的先驱。但为什么我要把它放在最后来叙述?这首先当然是由于他早年忧郁成病,没有更多地参予浪漫派运动。在当时和直到本世纪初,都不被人重视。但更重要的是,他更深刻地预感到现代人的处境和现代人应该趋往的未来,他刚步入中年,就患了精神病,这只能理解为他那颗高古的心灵绝对无法在一个失去了神性的世界中栖居的缘故。病魔反而保护他不受沉浊世态的浸渍,⑴而潜心于自己的神灵之乡。 
  本世纪初,狄尔泰以及新浪漫派诗群(盖奥尔格、里尔克、特拉克尔)重新发现了他。于是,他与陀斯妥耶夫斯基、克尔凯戈尔、尼采同被视为四颗耀眼的明星。狄尔泰说,荷尔德林有如人的尊严、人性的纯粹与和谐的理想的化身。他对宇宙的美与和谐极富充满诗意的激情,他那纯洁的心灵奉献给了万物的神性根基。 
  “他从不间断热情地倾听自己内心里和自然中那使他与神性的幽秘同在的声音,神性的幽秘在万物中沉睡,所以,他预先得知许多未来的可能性:人类更高的形象、德国民族未来的英雄事业、生活的崭新的美,即那在我们身上实现神的本性的意志的美,表达那难以言说地围绕着我们的生命本身的永恒节律的诗。”⑵盖奥尔格称他为德国民族的“伟大预言家”,是未来一代诗人之父,是“语言的青春再生之力,因而也是心灵的青春再生之力”。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一片倾心:“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⑶“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⑷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究竟唱出了什么?如此令人神往?
  首先,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唱出的是,人离弃了神灵,离弃了那给人类行为以力量和高尚,给痛苦带来欢乐,以默默柔情沉醉城市和家庭,以友谊温暖同胞的神灵,离弃了充满神性的自然。从此,人畏惧死亡,为维持牡蛎般的生活而甘受一切耻辱。在《莱茵颂》中,他唱出忧悒之歌:
        
    ……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
    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
    但何处是人类  
    莫测高深的归宿?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0-8-6 15:4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6:01 编辑

人离开了神灵,就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有如孩儿失去了母亲,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家人、情人,失去了自己的恋人,那是一种何等令人若有所失的痛苦!“我像无家可归的盲目的俄底甫斯,……而我的遭遇却是多么不同啊!这些人从古以来就是蛮子,在从事辛勤的劳动,科学,甚至有了宗教后变得格外野蛮,他们不可能感到神性的感情,由于腐入骨髓也享受不到优美女神的礼物……”⑸他深深感到,在德国,只看得见手艺人、思想家、教士,却看不见人。每一个个体被困窘在一种专业范围内,而在这个范围内根本不能叫灵魂生存。“在这个民族里,没有任何神圣的东西是不被亵渎的,不被贬为可怜的随随便便使用的东西的”。⑹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感,就是由于技术把人从大地分离开,把神性感逐出了人的心房,冷冰冰的金属环境取代了天地人神的四重结构的天地。“要是有谁看到你们的诗人,看到你们的艺术家以及所有那些还在尊重神灵、喜爱和保育美好事物的人,就会伤心。这些好人们!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异乡人在自己的家里一样,……。⑺
  无家可归感正是本世纪西方社会中那些追求价值生活的人们的普遍感觉,并成为普遍吟唱的主题。在一百年前,荷尔德林就预感到了这一灾难会出现。所以,在《徐培里昂》中,他几乎是在吁请:从摇篮时代起就不要去干扰人吧!不要把人从他的本质的紧密的蓓蕾中驱赶出来吧!不要把他从童年的小屋里驱赶出来吧!让人知道得晚一些,在他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成为人。人一旦成其为人,也就是神。而他一旦成了神,他就是美的。然而,人灵已在人世的匆忙中岌岌可危了! 
  实际上,荷尔德林所敏感地觉察到的,正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而带来的人的灵性的丧失。技术、功利、实用把人引离故土,上天入地,冥思被遗弃了。内在灵性的丧失使人不再能感受到给人以慈爱的神灵。在荷尔德林那里,以古希腊的神性精神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新的历史的普遍分裂的出现,即人与自己的创造物的分裂,入的价值生存与技术文明的分裂。人通过百般努力所创构出来的东西,却是与人自身的神性本质相异的东西。
  固然,早在席勒就已经提出在今天被称为异化的现象了。他的《美育书简》中对人变成机器零件的分析,是很有预见性的。荷尔德林的预感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他预感到,技术功利的扩展,将会抽掉整个人的生存的根基,人赖以安身生命的精神根据,人不但会成为无家可归的浪子,流落异乡,而且会因为精神上的虚无而结束自己。本世纪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自杀,就是一个绝对的证明各种政治、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还只是一种外部现象;失落自我,没有归属,空虚孤独,才是更为根本的。到本世纪,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自由与必然、存在与思维的两重对立的矛盾,都集中到人的价值生存与技术文明的两重对立这一矛盾上来了,它成了现代浪漫美学思考同一性问题的新的历史出发点。
  由于荷尔德林过早地对这种因新的普遍分裂带来的人的无家可归的苦境有所感悟,因此,作为一位诗人,他极其孤独。他多么盼望能早日重返与神灵同在的故乡。在《致流浪者》中,他唱道:
        
    寂然一身,但祖国之父,
    你就在我头上,超然于云雾之端!
    呵,万能的苍穹!
    还有你们,大地与光明!
    你们三位一体,永恒无极,
    宰割万物,施与慈爱。
    那把我紧系于你们的丝带永不断裂。
    我自你们溢出,
    追随你们而浪迹他乡,
    现在,我已饱阅人生,
    又与你们,与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国。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0-8-6 15:4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6:09 编辑

荷尔德林早年醉心于康德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主义)。他在致黑格尔的信中说:“康德和希腊是我唯一的功课。我的目的主要在于弄通批判哲学中的美学部分。”⑻他诗企求着一种带有意色彩的千年太平的社会理想,认为人必须是自由的,这应是一条准则,为了达到这一点,就要重建上帝和人的原始统一。与席勒一样,他充分认识到,不仅是专制权力的外部压迫,而且主要是人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的不自由使自我意识的和能动的革命热望不可能实现。⑼因此,重要的在于确立人类本性中的神,上帝的儿子与人类的儿子的同一,确立美的爱,没有这美的爱,国家和个人都只是没有精神的骨架。他在《徐培里昂》一书中所推崇的希腊人性,就是这种尊重神灵的美的爱。 
  在早年,他还提出,理性不是最高的原则,高于知性和理性的,是“生命”的认识完成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存在”。这一存在不是被思维或从概念上被认识到,而是被确信。在《徐培里昂》中,他讲,理性是人性的藩篱,只有美学、美的经验和爱的宗教,方能使人达到无对待的统一。即使自然界和诸神也被迫屈从于命运,屈从于历史,美的东西也面对它的命运,神性的东西也不得不屈从,但他认为,这只表明人必须离开理想的自然状,否则就不可能有文化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只有被迫离家流浪,漂泊异乡,饱尝浪子的艰辛和离家的苦涩,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故乡。正如海德格尔后来所体会到的:“惟有这样的人方可还乡,他早已而且许久以来一直在他乡流浪,倍尝漫游的艰辛,现在又归根返本。因为他在异地已经领悟到求索之物的本性,因而还乡时得以有足够丰富的阅历。”⑽
  因此,荷尔德林在预感到人的不可逃避的无家可归之境的同时,也预感到人类必将重返故里,重返童贞。他在《帕特莫斯》中吟唱道:
        
    神近在咫尺,又难以企及。
    当使者过于雄浑,
    危机反倒潜伏。
    ……
    既然时间之峰厌倦了相隔天涯的山峦,
    密集聚居,相偎相依,
    那么,圣洁浩瀚的水波,
    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衷情,
    返回故里。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0-8-6 15:4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6 16:14 编辑

“还乡”成为荷尔德林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还乡就是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处所,返回与神灵亲近的近旁,享受那由于偎伴神灵而激起的无尽的欢乐。这就是诗化,就是诗意的人生。
  根据这一理论,真正的诗人,应该是在神性离去之时,在漫无边际的黑夜中,在众人冥冥于追名逐利、贪娱求乐之时,踏遍异国的大地,去追寻神灵隐去的路径,追寻人失掉的灵性。这正是贫乏时代(丧失人灵,神灵隐遁的时代)中诗人的天命。他必然在神圣的名字无处可觅时,担当莫大的忧心,给人间引入一线诗意的青光。在《盲歌手》一诗中,他唱道:
        
  ……追随他,我的竖琴!
    宛如溪涧眷恋江河,
    我的歌与他生死相依,
    紧随他沉思的足迹,
    在这漂泊的路途,

        
  这里的竖琴,就是指诗。诗不是一种工具,不是神的传声筒,也不是枯乏的理论加以技术分析的对象,诗应是人的本性。诗人才是人类的榜样,做人的楷模。他必须无畏地伫立在神的面前,孤独一身,不管他愿意与否,他的灵魂都必须时时承受沉重的愁绪,但他的纯真,他的挚爱,他的温情,使他无需武器,无需巧智,却能向尘世中的他人发出充满隐秘的召唤,要他们倾听诗的倾诉,使他们开天辟地第一次洞悉故乡的真谛。诗人唤醒人们去沉思,沉思那若即若离的接近中的奥秘。诗人激发人们去温爱,温爱那矜持温柔的人灵。诗人最亲近的亲人“只是那些虽然远离故土,却一直凝视、眷恋、光耀自己的故乡的游子,是那些为了寻求那自我隐匿的发现而献身,乃至无私地牺牲、奉献自己生命的故乡的儿子。他们执着的牺牲向故乡的亲人们发出了诗意的呼唤。”⑾只有那为人类的苦难主动担当痛苦的人,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些隐忍着不能言说痛苦、不能表白情思而又坚持把默默温情奉献出去的少女(《海的女儿》、《天国花园》),才能成为真正加诗人。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预感到:

    你梦寐以求的已经临近, 
    它正前来将你迎候。 
        


附:
  约翰.克里斯蒂安.弗利德利希.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eidrich Holderlin)1770年5月20日生于尼喀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杜平根。早年在杜平根学习神学,和黑格尔,谢林友善。1796年在法兰克福的银行家恭塔特家里当家庭教师,和银行家的妻子相恋,他在诗歌里称她为“狄奥蒂玛”。1798年往法国的波尔多,1802年归国。从1806年以后发生精神错乱。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的生活历程,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精神导师的倾向.在生活中,总是从精神上苛求自己,追求人类精神自由完美的巅峰状态。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4:19, Processed in 0.04046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