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9078

查看

9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49#
发表于 2016-9-5 12:42:52 | 只看该作者
上面几位兄台听民乐应该比我资深。

我听音乐,有两次经历对我影响比较大。我原来主要是听西方古典音乐的,而且主要是听古典浪漫派的。后来受朋友影响,开始去听西方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第二个进步就是开始尝试去听中国传统音乐,对我来说,确实是开阔了眼界的。我听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历,主要是从听雨果的唱片开始的。

我谈的这些,仅供大家参考。我个人其实是反对布道的,我希望大家都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6-9-14 19:18:10 | 只看该作者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内容广泛,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如今则专指丝竹音乐。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

在近代,广东小曲盛行一时,无论是戏曲伴奏、街头卖艺还是婚丧喜庆都要演奏它,而这种乐队演奏的乐曲,又叫做“八音”、“行街音乐”、“座堂乐”。 广东音乐的音响色彩清脆明亮、华美;旋律风格华彩、跳跃、活泼;乐曲结构多为短小单一的小品,很少有大型套曲。

1921年以前是广东音乐的形成时期,它最初形成于清末民初(二十世纪始),发展迅速,不久即风行全国,在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的地方也很盛行。清末,在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着不少“过场”——“又名宝字,即丝弦乐队当无唱曲时,各弦合弄之谱也”、“小调谱”,广东音乐即在这些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段时期使用的乐器有二弦、提琴(非西洋提琴也,中国乐器,形制与板胡相同,约在明代就出现)、三弦、月琴、笛(或箫)组成,俗称“五架头”,又称“硬弓”。

早期乐曲,音符较散,节奏也缺少变化,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新的特点,在曲调进行中加有多种装饰音型,称做“加花”,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这段时期的乐曲是民间流传的集体创作,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严公尚,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此段时间的代表曲目有《旱天雷》、《连环扣》、《倒垂帘》、《三潭印月》、《饿马摇铃》、《小桃红》、《汉宫秋月》、《双声恨》、《雨打芭蕉》等。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6-9-14 19: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6-9-14 19:2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6-9-15 18:57:48 | 只看该作者
粤剧:

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红线女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君、刘胡兰、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6-9-15 19:0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6-9-15 19:0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6-9-16 15:0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6-9-16 15:19 编辑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粤剧艺术得到健康的发展。剧目创作多姿多采,主张继承艺术前辈的流派唱腔并加以发展,增强既能慷慨高歌又擅浅斟低唱的艺术魅力;伴奏音乐提倡中西结合,努力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建立导演制度,净化舞台艺术形象,注意整体艺术的创造,发展多种风格的舞台美术设计。粤剧渐而成为广东地方戏剧中拥有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1956年周恩来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誉,戏剧大师田汉称赞粤剧具有“热情如火,缠绵悱恻”的艺术特点。

全省专业粤剧团最多时发展到73个。1953年成立广州粤剧团;1958年,广州地区9个粤剧大班合并成立了广东粤剧院;1960年成立了广东粤剧学校及其湛江分校。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曾三多、靓少佳、罗品超、文觉非、郎筠玉、红线女、罗家宝、林小群、陈笑风、谭天亮等分别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柳毅传书》、《十奏严嵩》、《三件宝》、《寸金桥》、《金鸡岭》、《红花岗》、《刘胡兰》、《山乡风云》等优秀剧目。其中,《山乡风云》在全国还被移植成20多种戏曲剧目。还曾组团到朝鲜和越南进行友好访问演出。薛觉先“万能老倌”的艺术造诣,马师曾的“乞儿喉”唱腔,白驹荣的“平喉”,罗品超的文武生,陈笑风的“风腔”,红线女的“红腔”,文觉非、罗家宝等人的唱做念打深受观众喜爱。80年代粤剧代表作有《三脱状元袍》、《袁崇焕》、《昭君公主》、《南唐李后主》、《魂牵珠玑巷》等。关国华、林锦屏、卢秋萍、倪惠英、冯刚毅、丁凡、郭凤女、陈韵红、彭炽权、曹秀琴等成为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剧团还频繁地到港澳地区和一些国家演出。(转载自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6-9-16 15: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6-9-16 15:1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6-9-16 15:1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6-10-6 09:55:51 |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不经常听古典音乐的人,可能也知道西崎崇子的大名,因为她的《梁祝》实在太有名。西崎崇子前后录过7个版本的梁祝,《梁祝》这部中国作品今天之所以在国际上拥有极大声誉,与西崎崇子及其夫君克劳斯.海曼的大力推广有很大关系。

西崎崇子是日本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她出身于音乐家庭,早期随父亲习琴,后来成为铃木教学法的创始人铃木镇一的首名学生,西崎崇子继而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这一小提琴艺术的圣殿学习。她曾先后获得多项重要的国际性奖项,在茱莉亚音乐学院期间她获得了由伟大的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亲自创立的弗里茨•克莱斯勒奖学金。1969年她获得茱莉亚学院协奏曲比赛冠军。当时她与中提琴家今井信子一起演奏了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

西崎崇子是日本人,但却在美国接受了音乐教育。因此她的音乐既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也受到西方艺术价值观的影响,尤其克莱斯勒的小提琴艺术对她有很大影响。象她演绎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您会看到一个特别与众不同的西崎崇子。西崎崇子的演绎,追求一种优美、典雅、高贵而富于抒情性的音乐风格。

《梁祝》这部凄美、哀婉的小提琴作品,就像是为西崎崇子度身量做的,非常符合她的艺术气质及品位。对《梁祝》这部作品,西崎崇子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解。她淡化了这部作品的反封建色彩,而将这部音乐作品当做一个普通的感人的爱情故事来诠释和演绎。

西崎崇子的《梁祝》,以1978年她的第一个版本最有名。这个版本是指挥家林克昌和日本名古屋爱乐乐团协奏的,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这首作品的优秀唱片录音版本之一。《梁祝》这部作品走出国门,蜚声中外,与西崎崇子这个版本有很大关系。港、澳、台同胞等大陆以外地区的听众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个录音来认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当然,这个版本之所以非常成功,与西崎崇子的杰出演绎有关,也与指挥家林克昌有关。林克昌是埃奈斯库的学生,他继承了埃奈斯库的音乐教学体系以及音乐理念,林克昌不仅在华人地区,而且在全世界都拥有很高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12:38, Processed in 0.038756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