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993

查看

75

回复
返回列表

go

音乐DVD有一说一

1#
发表于 2009-10-6 16:04:1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12-14 13:46 编辑

现在谈DVD多少有些尴尬,无论是DVD-Video还是DVD-Audio,都未曾在国内真正为发烧友们所接受过。而现在新一代格式蓝光又已上市,无论从音频还是视频,蓝光相对DVD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VD逐渐沦为了鸡肋。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鸡肋还是有其可取之处和其独特魅力的。目前而言,古典音乐的DVD(主要是DVD-Video)发行量不小,种类极其丰富,随便找个网店查询就有近3500种在发行的古典音乐DVD。相比之下,蓝光的古典部分品种尚不丰富,价格居高不下。

另外一方面,DVD不仅满足了歌剧、现场音乐会视觉上的要求,也在介质容量上高出CD,一个120分钟以内的音乐会,用CD介质需要2枚,中途还要换碟,用DVD一枚就够了,可以完整连续观赏。如果是歌剧的话,DVD的优势更加明显,仅字幕一项就能令CD望尘莫及,在英、德、意、法、西、中文字幕间切换,效率效果远好于CD附送的那本厚厚的唱词,而且环球发行的歌剧都是附带翻译质量很高的中文字幕的。当然蓝光的容量更大,可以提供更高规格的音频信号(蓝光碟最高支持7声道24Bit/192KHz,而DVD-Video只支持最高两声道24Bit/96KHz)和更高解析率、更长时间的视频信号,不过以我个人的观点,古典音乐主要还是听感高于视感,听感上达到或者稍高于CD音质(DVD的LPCM音轨和CD相同,但可以记录的音频信号从等于CD的16/44.1开始一直可以高到24/96)、视觉上略逊于蓝光的DVD-9(D9为480P,蓝光则为720P/1080P)基本可以胜任古典音乐会或者歌剧的重播。毕竟DVD碟片的价格要大大低于蓝光。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09-10-6 16:29:02 | 只看该作者
正版的古典DVD 一般多少钱一张? 听听歌剧还不错...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09-10-6 16:5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09-10-6 18:02 编辑

和维也纳爱乐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CD/DVD同时发行不同,瑞士新贵琉森(夏季)音乐节似乎对发行纯音频的CD/SACD兴趣不大,而对DVD的发行则非常重视。基本上阿巴多到任后开启的LFO新时代,每一场重要的演出(重复的不计)都有DVD发行。其LFO马勒现场系列,更是被听过看过的爱乐者一致推举为马勒史上目前最高的一座山峰。目前已演出并发行的有马勒二、三、五、六、七,2009年演出了一、四,预计明年发行,而2010年计划演出九。八何时演出尚不知晓。

9月初的琉森音乐节北京演出,将阿巴多和琉森节庆乐团的马勒系列真正带到了国内爱乐者面前,现场记忆是令人毕生难忘的,大师的境界是如此之高,令人仰叹。但现场也并非完美,受到场地声学条件、观众纪律、个人的座位离乐池太远等等干扰和局限,令这支比瑞士演出阵容已有弱化的临时乐团其实已很不错的发挥,到达个人的耳朵时打了很大折扣,而阿巴多大师的指挥动作、和乐手的交流等等细节,由于距离实在太远,更加无法看得清楚。

这些遗憾,相信可以通过来年发行的DVD获得弥补。性急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找到有心人上传的arte电视台瑞士版现场的视频。马勒一搭配的还是王羽佳的普罗第三钢协,而马勒四则换了科泽娜主唱。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09-10-6 17:00:3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我收了阿巴多琉森马勒DVD系列中的3和7,看DVD音乐会和看音乐会现场真是绝佳的补充,对于大师的音乐境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LFO这样的镶钻式明星乐团,DVD对每一个大牌独奏或者协奏时神情动作的捕捉,如同《建国大业》那般过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09-10-6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正版的古典DVD 一般多少钱一张? 听听歌剧还不错...
rock 发表于 2009-10-6 16:29


相对于CD还是蛮贵的,国内价格在130~140左右
还有更贵(国外网站)或者更便宜(YLJ)的,前者种类丰富,应有尽有,只是代价颇高,后者可遇不可求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09-10-6 17:56:35 | 只看该作者
大胡子俄国指挥Gergiev一直是我非常崇拜的指挥,以往只能从唱片封面大致了解他的样子,看到DVD以后才发现他的指挥动作和其艺术风格还是非常一致的。看他的DVD绝对比听CD更有观赏价值。本来一直以为Gergiev是用指挥棒的(看他PH柴五柴六的封面),现在发现他改用空手或者一根牙签来指挥(莫非他拜读了金庸DX的巨著?!)

这场2007年的音乐会是为了庆祝马林斯基剧院内由法国建筑师Xavier Fabre设计的新音乐厅落成,大胡子带领他的亲兵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演出了俄国以及西欧各国作曲家的著名作品。虽然大胡子目前也是伦敦交响乐团LSO的首席指挥,但是明显还是带领马林斯基时更加得心应手。

上半场Yuri Bashmet演奏的Berlioz“哈罗德在意大利”尤其出彩,这首曲子我只听过今井信子在Philips的录音,印象不深,此番看DVD,Bashmet的高贵音色和Gergiev到位的协奏,令我对此曲大为改观。由于音乐会冠名为新年音乐会,大多数曲目都是序曲或者大作品的片段,加之圣彼得堡的观众可能也不了解哈罗德这个曲目,导致在第二第三乐章的短暂停顿时都出现了不合适的掌声。大胡子也没有过多计较,只是用左手对着乐队做了一个“稳定”动作,接着演奏下一个乐章。

下半场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颇有气势,不过从风格上来说还是少了瓦格纳独特的气质。重头戏是Yefim Bronfman的李斯特第二钢协,电光火石,得益于录音摆位合理,没有通常现场音乐会钢琴声音薄的缺点,琴声异常饱满火爆。接下来大胡子倾力奉献了他拿手的俄国曲目,非常的地道过瘾,全场音乐会在火鸟组曲中落幕。

异常精彩的现场DVD,强烈推荐给大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09-10-7 04:5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09-10-13 10:46:0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SCFAN的好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09-10-14 03: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09-10-14 03:2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09-10-16 03:3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09-10-16 03:3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15:19, Processed in 0.061738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