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795

查看

81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1-4-21 18:03:4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艺术作品形式,内涵当然不可能完全吻合,我寻找的“切合”的诗更多的是指意指的过程。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4-22 19:29:4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广陵兄,我只会下五子棋,围棋的不会。
以后再有啥武断之处,兄台随时刀来斧劈不妨。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22 11:35 [/quote
岂敢,刀砍斧劈念经兄还不被人生吞活剥了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4-23 19:48:46 | 只看该作者
文明的交汇,有着灭绝,同化,熔炉(今日之美利坚?)等等的形式.....
“德奥音乐”的传统对着东欧俄罗斯得音乐又有着什么的影响?
我想说的就是,农耕与农耕,游牧和游牧之间往往只有灭绝与同化,但是游牧与农耕却能结成姻亲的奇妙稳固联系。昭君,文成公主都是流传至今的传说。
对于肖邦,法国的一个个文化沙龙,乔治桑,莫扎特不仅仅是他技巧的锤炼处,也是他灵感的源泉.....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4-19 11:40:49 | 只看该作者
去华沙观摩一次肖邦钢琴比赛能真正体会肖邦的精神。
burt5177 发表于 2011-4-19 11:09


能么?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4-19 11:45:15 | 只看该作者
能么?
scfan 发表于 2011-4-19 11:40

很多人都去过,旅游加看比赛。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4-19 11:39:5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猛听肖邦。因为弥漫深邃诗意、飘逸淡淡愁绪的肖邦适合眼下春意,更适合处于春意下的我。
赞同念经兄的评价:我并不认为萧邦多愁善感,最优秀的萧邦并不多愁善感,那是深邃的诗意充盈其间。
也喜欢burt5177兄的推荐:读普希金的诗不能配肖邦的音乐,试一试格里格的钢琴小品。。。。。。
钢琴诗人肖邦,让我想起了近代文人郁达夫先生和他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只是有时候会想:19世纪的波兰之于巴黎或维也纳等名都,是否如同21世纪的中国之于欧洲?又或者在文化意义上,还不能相提并论?
李斯特是肖邦的“好朋友”。肖邦对这位钢琴狂人说:你可以弹我的作品,但请不要随意加入你的风格。
我喜欢这样的肖邦。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已经准备了一套肖邦作品集(DG17CD)送朋友习琴的公主。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所为。

帖其中的一些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4-18 22:15:13 | 只看该作者
看的出lihaoren兄心里有想法,可以一并说出来。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4-18 23:14:56 | 只看该作者
看楼主的文字,感觉仁兄与萧邦具有同样敏感的思绪。。。。。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18 23:03



有种说法是其实肖邦是一个幽默乐观的人,只不过历史环境和艺术家的气质使他显得比较敏感了。
我本人也是多讽深思,而非多愁善感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4-18 22:12:59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听好李帕第的萧邦钢琴圆舞曲,心里觉得伤感~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4-18 22:27:42 | 只看该作者
你认为孩童应该是驯服的,无忧无虑的,纯洁的,父慈子孝的,亲爱的。我却觉得孩子应该是残酷的,深沉的,自私的,孤独的
lihaoren 发表于 2011-4-18 20:22


我们希望孩子不要残酷,孩子是自由的。在健康的环境下,我们接受孩子的深沉、包容他们的自私、理解他们的孤独。

使用道具 TOP

写给肖邦与斯拉夫

11#
发表于 2011-4-18 20:22:5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看到一条描述,声称肖邦缺乏约翰菲尔德的质朴与孩子气,我感到深深的憋屈,我说---“肖邦的质朴是巴赫式的。”这当然不错,肖邦那巧妙的复调与坚定的和声,用一部钢琴奏出交响的气魄,都源自巴赫。在那种结构性的美与解脱中,人们找到了自己的纯正与信仰。

但是这样的解释不能满足我,难道肖邦的淳朴只是技术性的?难道说到肖邦的感情就只能是自恋的忧郁?

让我们记清楚这个事实:肖邦混迹于法国的文化圈,然而他不仅仅受到日耳曼民族的深深影响,他更是一个斯拉夫人,跳下了马背,却永远不会忘记游牧的民族。这是个经过了无数屠杀和屈辱的民族。

游牧人的质朴是残酷的,血腥的,不健康的孩子会被当场杀死,孩子的天真是深沉而又忧郁的,远远接着草原和天空,农耕民族的“质朴”是教化的结果,一千次的排便训练和进食训练和体罚的结果,孩子的天真是田里的老水牛,当我看到一群“天真”的日本孩子背着书包走斑马线从我面前经过。我并未感到一丝一毫他们的孩童的天性,我只感叹“文明”是一种多么强大的驯服的力量。

你认为孩童应该是驯服的,无忧无虑的,纯洁的,父慈子孝的,亲爱的。我却觉得孩子应该是残酷的,深沉的,自私的,孤独的

.当我在音乐中听出孩子气时,我听到的是后者而非前者。莫扎特很美,但是那是贵族气的,有教养的美,而非孩子气的。斯里克亚宾华美又粗俗,我却被这份孩子气的粗俗深深吸引。

我们都不是没有被游牧民族征服过的日本人,你我的曾n次方祖母,她的初夜权就是被元人所夺走,那些生出的孩子绝大部分被摔成了一滩肉泥,留下的或许就是我们的祖先。

注:本坛是我音乐启蒙老师,故发上来,虽然我知识浅薄,总算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4-18 23:1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haoren 于 2011-4-18 23:18 编辑
我们希望孩子不要残酷,孩子是自由的。在健康的环境下,我们接受孩子的深沉、包容他们的自私、理解他们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4-18 22:27

当然!我坚信苏格拉底和孔子式的教育应该让我们更加崇高----人类的本性并不是完美的。所以要格物致知,“养浩然之气”......读书听音乐!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20:50, Processed in 0.041520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