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747

查看

32

回复
123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25#
发表于 2013-10-23 00:27:45 | 只看该作者
tc到现在还是一样在欺骗自己,看ccav就知道了。
另外一点,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没有一丝严谨的作风贯穿。能骗就骗,无论大小企业都一样。
世界工厂也是在老外的品控下用钱逼出来的,试试让中国的品控来做,绝对做烂。
所有的一切都被利冲刷掉了,中国科技很高超,老外不懂的化学品我们已经用在多个领悟了。皮鞋做胶囊,还没资格拿诺贝尔吗?

点评

确实如此  发表于 2013-10-28 10:41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3-10-27 01:43:37 | 只看该作者
黄仁宇教授一直将中国缺乏数目字作为中国传统很多负面现象批判的主要理由。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10-29 19:49:5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有一弱智记者通过自已的计算,现在月入5000元的如果多缴5年养老金就可每月多得900元养老金,你说他读书得来的知识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还是用在生活上的,做到记者了,至少都大学毕业吧,连这样的缺乏逻辑的想法都有,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真是。。。。。。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10-29 23:27:5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中国人信自己,信人定胜天,没把自然,甚至是创造自然的神放在第一位

使用道具 TOP

MZL

29#
发表于 2013-11-3 21:20:34 | 只看该作者
万劫不复了!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11-9 08:59:19 | 只看该作者
DING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11-20 09:31:41 | 只看该作者
让改革捅破“论文强国”的科技“泡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期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去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科技论文共16.47万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与庞大的论文数量相比,我国距离科技论文强国乃至科技强国还有多少距离,更值得我们探究。在当前科技投入大大增强、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加的背后,其成色究竟几何?

  科技论文多而不强现状尚待改观

  统计结果显示,过去的10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了国际论文114.3万篇,总数排在世界第2位。

  与此同时,我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仍有不小差距。更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为19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9.9%,居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同期热点论文排名第一的美国数量达到1070篇。2011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21次,而当年世界平均值为10.71次。我国科技论文质、量发展不同步现状从中可见一斑。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指出,在我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引用论文。

  如此之多含金量较低的科技论文势必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很快,然而,囿于科技论文质量不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80%转化率差距甚远。

  数量全球居第二,科研论文泡沫多

  目前,我国科研资源高度集中,科研经费主要掌握在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手中,而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的量化标准相对单一,成为引导科研人员和机构的“指挥棒”,论文数量,尤其是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论文数量,成为极为重要的标准。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SCI论文的崇拜程度,丝毫不亚于地方政府对GDP的崇拜,科技论文数量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它不仅与科研机构所能获得的科研经费挂钩,还与个人的学位、职称、经费、评奖、晋升密切相关。

  一些弄虚作假、浮躁现象由此催生,科学研究染上了极强的功利色彩,职称、项目、奖金催生了大量的论文泡沫。这不仅使得我国科技效率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失真,还大大损害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更恶化了科研圈子的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科技领域原本是沉得住气的,现在也沉不住气了。”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曾多次表达对我国科技论文现状的不满。他表示,若论重要论文,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科学家已取得了4至6个诺奖级的成果,而中国诺奖级的成果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青蒿素这样的原创成果。

  饶毅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没有同步,两者之差越大,问题也越大,反映出中国当前科学基础不够坚实,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先进、低于经费增长、低于公众需求的水平。

  科技评估体系亟待改革

  业内专家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我国科研论文泡沫泛滥与唯论文倾向的人才选拔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搞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但现行的评估体系下,只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估,这种生硬的评估体系造成了人们对论文的追逐。

  当前我国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也过分强调科技论文的影响因素。有专家认为,科技界的高水平学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够做出一项推动国家进步的项目,比每年都发表若干篇SCI论文更有意义。SCI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但不应该成为决定性因素,所以必须转换观念,使科研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任何评价机制都有缺陷,在目前缺乏有效考核标准的情况下,应改进SCI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各学科的不同性质,不搞一刀切,也可以增加论文影响因素考核,突出引用率等衡量论文质量的因素。

  相关学者建议,应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转化、重实践等方向发展,改变目前不能完全体现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尤其要破除论文泡沫背后的利益链条,使论文回归科技正途。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4-4-7 23:10:45 | 只看该作者
民国为什么那么多大师,还是制度嘛,我认为。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4-4-8 17:56:55 | 只看该作者
李泽厚1980年代就论述过,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实用理性。也就是功利主义地对待一切事物,这和没有宗教信仰是强相关的。对于科学、权力和权利的认知和实践,都是如此。于是,有了今朝山坳上的中国的特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技术,都是实用层面的东西,根本不是原理性的科学。称之为科学,是混淆了科学和技术,恶果无穷。

国人古代是没有科学意识的,所以不会玩命地求真,求善也是专制帝王下的伪善,民间是功利主义的善恶相报的因果。至于求美,在民间,在失意的文人,不在朝廷的主流意识形态里。结果呢,专制性伦理甚为发达,书画很发达,其余的知识门类都不大发展。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 16:27, Processed in 0.04526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