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765

查看

32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为什么科学在中国发展艰难?

1#
发表于 2013-10-22 15:52:5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5:56 编辑

为什么科学在中国发展艰难?
章小鸽

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兴起,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艰难?这是中国人一直关心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科学起源于希腊而没有在古代的中国起源?当西方经过科学革命建立了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近代,为什么科学没有被中国人认识和学习?在科学知识被普遍学习和应用的今天,为什么中国人的科学还是比西方国家落后?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10-22 15:5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6 编辑

第一,为什么科学没有在古代中国起源?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古希腊大致处于同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和对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形成影响最大的时代,但是导致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三个基本因素在古代中国一个也没有。

首先自然是否有规律,是否可以被认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不在古代中国人的意识内。其次当时的中国人没有关于知识的意识,因此古人不会去探索知识,自然也就不会有如何表达知识的问题。

对于古人,这个世界是神秘的,自然现象是变化无端的,不能被理解,而且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老子的《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非常典型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理解这种神秘和不可言说的信念。

简言之,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但他们的兴趣和精力都放在君权的伦理规范和人生艺术上了。而且,对于社会结构和伦理规范他们也只是在君权这样一种体制下探讨的。君权神圣君王至上自然导致了各种限制人的自由的观念和规范,忠孝成为中国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行动准则。这种伦理价值观不仅限制了古代人的思想,之后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别是抑制中国人学习和掌握科学所需的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10-22 15:5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6 编辑

第二,科学为什么在近代没有被中国人认识和学习?

西方国家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驱动下,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地区移植和传播文化。中国早在明朝末期,通过来华的传教士开始接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士大夫,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不知科学是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中华帝国和文化的长期延续和一直相对于周边国家显示的文化和技术的强大,导致了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并演变成井底之蛙般的封闭无知。他们不知道,与此同时,西方近代的科学革命以及因此兴起的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文明。盲目的优越感和关门守旧使中国失去了更早接受和学习科学的机会。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在枪炮下见识了西方文明的利害,开始向西方学习。但这种学习只停留在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层面里,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人们没有认识到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封建的统治阶层也不愿意让国人学习不利于稳定他们统治的科学精神及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更不愿意改变落后的封建的社会制度。因此,科学在中国没有像在日本那样很早就被全民接受和学习,在全社会迅速兴起。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10-22 15:5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7 编辑

第三,为什么当今中国人的科学水平还是落后?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科技大国,科研经费投入和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已达到了世界第二。

但是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离科技强国还差得很远。中国虽然有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但很少能做出在世界上有突出影响的成果,至今没有人获诺贝尔奖;国内大学还培养不出发达国家大学那种质量的科技人才;中国已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工厂,但还是只能制造不能创造,很少企业有自己原创的技术和产品,大部分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要靠进口。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10-22 15:59:26 | 只看该作者
一些表层原因是,大学里的科研从理念上基本跟在西方后面走,新的概念和理论还是从西方引进; 学校里是填鸭式教育,学生们不知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他们普遍关心的是如何最容易地获得学位,而不是培养素质和能力;许多科研人员对探索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也缺乏科学精神,不能很好使用科学方法。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10-22 15:59:59 | 只看该作者
深层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过程决定的,科学是一种非中国本土产生的生活态度、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虽然中国当前非常重视科学,但整个国家对科学还是处在学习阶段,要从整个科学体系的方方面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时间。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10-22 16:00:25 | 只看该作者
其次,受当今时代追求效率和功利的潮流左右。为了在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中求生存,所有人都追求效率和功利,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地市场化,促使人们更关注成果可能直接带来的功利。科学成果与个人生存和利益紧密挂钩使科研人员更容易心态浮躁,急于求成。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是很难做出高质量的东西来,更难培养出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

如果我们将科学成果比喻成果子,生产科学成果的人就是树。急功近利就是眼睛紧盯着果子,而对树的成长,品质和长期的生命力不关心,可以想象只看着果子而不管果树是不可能长出好果子的。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10-22 16: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9 编辑

最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从根本上是西方社会和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在中国的发展在文化上先天不足。中国的科学普及还只是在知识层面,在科学精神、意识、理念、素质和方法上与西方人比还落后很多。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还有很大的影响,至少有四个方面: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10-22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0 编辑

首先是真假的价值问题,真(truth)对西方人是绝对价值,而真对中国人却只是相对的,中国人也讲真,但更讲忠孝亲情。在真与忠孝亲情以及现实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真经常是要妥协和让位的。功利至上的思想反映在科研上就导致学术造假。假的危害不只是假本身会导致错误,而主要是假会乱真,使人不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对科学来说是致命的问题,因为科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获得确切的知识。没有真正的求真精神,是做不好科学的。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10-22 16:0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1 编辑

权威意识是另一个问题,传统的伦理观念使中国人对权威有一种无可置疑的习惯和服从,无论这种权威是精神上的还是形式上的。长期的权威意识使人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其结果是没有创新能力。权威意识的另一方面就是权威垄断,主要表现是行政官员和学术权威对科学体制的运行资源,平台和话语权的控制,很多时候科研的资源分配不是按照科研项目本身的意义,而是按申请人的行政职位和学术地位进行。其自然的结果是促使有能力的年轻科研人员不能长期专心做科学工作,而是花许多时间去谋求和执行某种行政或学术位置。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10-22 16:0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1 编辑

还有是实用主义,就是只关心和重视目前有用的和能看到的东西,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知识而不重素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实用主义更是使人们把从事的事情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然而,科学工作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有用的东西,现在未必有用,而且未来的东西现在也未必能看见。科研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人,优秀的科研人员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的过程锻炼成长的。实用主义使人人都看着果子,都希望摘果子,对花精力和时间栽培树(人)不是很有兴趣。这在国内企业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企业只是为了解决与目前产品和生产有关的东西而做科研,结果是企业的研发能力长期不能提高,也培养不出自己的具有深厚科学素养的研发人员,自然也不会有原创的产品。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10-22 16:0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1 编辑

笼统思维也是一个问题。中国人看问题的整体感觉很好,能很快看到一个问题的基本轮廓,对问题的性质也有很好的直觉,但很多时候有了笼统但模糊的了解,就以为知道怎么回事了,缺少理性的详尽、严密和清晰。如果不对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分析,就不能知道整体呈现的现象、内在、具体原因的变化规律。笼统模糊的思维倾向会导致以中医的方法探究科学问题,以炒菜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虽然这种方式方法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也能有一些创新,但是其层次和质量,以及后续进步的潜力与按照科学精神和方法进行是很不一样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5:50, Processed in 0.041193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