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666

查看

72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是好声音?

1#
发表于 2010-7-10 22:30:5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舒存 于 2010-8-20 09:07 编辑

首先郑重声明,所谓好声音,前提有多个,不是你觉得好就是好。但一定包含了你喜欢的那个好在内,另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好声音,其实说的是你的听觉能力。一个人的听觉能力要好,需要培养。培养包括了,需要交流,需要训练,多听原音,密集一段时间听原音,对比听原音听录音,由一个具有较好听觉能力的朋友引导着听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听觉好的,被冠以“金耳朵”。我从未觉得自己的听觉好的,反而发现,有一些熟人和朋友,听觉相当出色,完全可以称得上“金耳朵”。例如,那年巴伐利亚广播乐团和杨松斯排练,乐队声音一出,金耳朵立刻说低音出问题了。结果,杨松斯跑前下跑后,德国人楼上楼下到处听,最后调整了乐手摆位,并控制某个声部音量。还有一个实例,就是前面提到的沙拉张用的二把琴,一些觉得自己听觉很好的发烧友却听不出差别。

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听觉出众的人,都是很耐心听软件的,不少都是听耳机开始,或耳机相伴的,而且,都是喜欢古典音乐,尤其是喜欢钢琴和乐队的居多,都是听音乐会现场的。与此同时,我倒是意外地发现,有太多发烧友的听觉不行,其中一些对音色毫无听觉,近乎色盲。

关于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好声音,我的片面看法,应该有几点很重要。

一个就是特定人群中的多数人有共识,大家认可的。特定人群和多数人,不是任意的什么人,而是跟自己喜好的音乐类型相近的人,你心目中最在意的那部分人,他们的听觉是否跟你相近。我跟立体声一版主远在南北二地,他从未听过我的系统声音,我们对音乐和音响,有不少相近的喜好。去年,一个听过我系统声音的朋友到他家,当场就说,你们的声音取向非常相近。另外是去年阿巴多在北京演出,立体声论坛一帮人齐聚一个烧友家,大家都不大接受那里的声音。

一个就是唱片重播没有大的障碍。调整好的系统,可以重播出不同公司唱片的风格特点,此时只有风格的喜欢与否问题,不会再怀疑录音有太大的问题。记得某个唱片公司老总说,我们做录音做唱片,首先想的不是多发烧,而是怎么多卖唱片。不要老是怀疑商业录音,特别是大公司的录音有大问题。如果是喜欢乐队的,调整到位之后,钢琴也必定出色;如果喜欢人声和弦乐,钢琴乐队的表现较一般。爵士等不同类型音乐重播,会是另个表现,一般鲜活感会略显不够。没有一套音响系统是可以通吃所有类型音乐软件的。

一个就是音乐特别感人,很有现场感。这突出在几点上,一、音乐的音色变化非常多,所谓音乐的细节很多很多。二、调整到位的高级系统,会出现一种音符悬挂在空气中的听觉感。三、音像非常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3D感,让乐器的质感非常逼真,不是一般高价音响那种过渡粉饰的美化声音。小提琴绝不是那种有如抹了蜜、电镀过的油光滑亮的琴声。

这些都基于个人的听觉能力,而且听觉的审美喜好是正确的,这样就可能做到下一点,根据声音的听觉来评判现场音乐会,根据曲目推断演出最后的出彩程度。从近十几年的音乐会现场来看,这点上我跟我的那些朋友们,可以说99%灵验。唯一的特例,就是今年五一到访的英国爱乐乐团,表现之差,让我大跌眼镜。本来我还准备专场到香港去听多纳依亲自指挥的那场音乐会。

从音响来说,判断一套系统是否调整出好声音,主要还是通过重播唱片的听觉做出判断。老人老话就是:

1、音量可以开大声听,声音不吵。
2、音量可以关小声听,变化还在。
3、10张不同唱片,6张以上重播没有大问题。

什么叫大问题?重播古典音乐为主的系统,最常见的大问题是,音色修饰过头,被当做“贵气”。强音时候高频飚出,低频欠缺。低音乐器演奏的乐音,听不出旋律变化;低音反弹,不下沉。一个特例是,《麦田之歌》中伴奏的贝司,拨弦被当做敲鼓声,用这种错误听觉来调整系统。还有,中频浓郁化不开,被当做密度好质感好。最重要的一点,涉及立体声音响的:音场很好,但声像很差。

听觉所要谈的,主要是自己怎么听。看起来所谈的似乎很主观,如果看不明白,也可以仔细想一想,着眼点是什么,是自己对客观的声音把握,还是无限拓展到谈个人的审美感受?我一直强调的重点,是各位多谈谈自己对声音的把握。

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就是好声音,渠道可以是几个要点:
一、特定人群中的多数人有共识,大家认可的。
二、唱片重播没有大的障碍。
三、音乐特别感人,很有现场感。这突出在几点上,1、音乐的音色变化非常多,所谓音乐的细节很多很多。2、调整到位的高级系统,会出现一种音符悬挂在空气中的听觉感。3、音像非常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3D感,让乐器的质感非常逼真,不是一般高价音响那种过渡粉饰的美化声音。

从音响来说,判断一套系统是否调整出好声音,主要还是通过重播唱片的听觉做出判断。老人老话就是:
1、音量可以开大声听,声音不吵。
2、音量可以关小声听,变化还在。
3、10张不同唱片,6张以上重播没有大问题。

什么叫大问题?重播古典音乐为主的系统,最常见的大问题是,音色修饰过头,被当做“贵气”。强音时候高频飚出,低频欠缺。低音乐器演奏的乐音,听不出旋律变化;低音反弹,不下沉。一个特例是,《麦田之歌》中伴奏的贝司,拨弦被当做敲鼓声,用这种错误听觉来调整系统。还有,中频浓郁化不开,被当做密度好质感好。最重要的一点,涉及立体声音响的:音场很好,但声像很差。

系统调整是依据个人的口味,声音最终是个人的喜好取舍,关系到个人的听觉能力。他们有个前后步骤关系,我说的是前面的部分,即个人的听觉能力。当一个人尚不具备基本听觉能力时候,谈什么个人口味和声音取向这些审美话题,不是贻笑大方?

音色的听辨能力,是客观的存在。大部分发烧友对音场感很在意,但对音色音质这些,一些人几近色盲。

开贴我就说了上面这些重复引用的话,并且还说了下面的话:首先郑重声明,所谓好声音,前提有多个,不是你觉得好就是好。但一定包含了你喜欢的那个好在内,另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好声音,其实说的是你的听觉能力。一个人的听觉能力要好,需要培养。

为什么声音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听觉为什么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声音为什么总被认为是主观的,听觉为什么被视为主观的?如果对声学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这都是不难说清楚的。但这不是这个帖子讨论的话题了。

所以,再强调一次,请谈谈你是如何验证自己喜欢的就是好声音?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7-10 22:44:1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前辈分享这些听音乐的经验。这些至少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可惜我没有现实中的交流,也没有跟朋友的聚会交换意见,这看来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像我这样宅在家里的音乐音响爱好者,我看现在可能也应该不少了,或许将来也会越来越多。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7-10 22:51:4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花了一个多小时看了舒存兄重起的这个专题,老实说我没看明白,之所以没看明白的原因大概是没有实践的案例可循,或者可资参照。又或者说没有诸如什么样的系统上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的范例,什么样的系统更接近和趋紧与那些好声的现场。

所以我很想听听舒存兄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因为你想要下的结论无非是从你多年所积累的经验中归纳和总结,并因此而提炼出的一些有规律可循的理论,不管这“理论”是否属于结论性的,它最终都要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管野的书我们无缘得见中文译本,但我相信他所有的立论都一定有具体案例支撑。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舒存兄用什么样的实践案例来说明你关于好声(或者说乐音)的理念呢?

据说,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是全世界声音重现最完美的音乐厅,但我们无缘一听,因为如此,大概我也很难有重放交响曲的参考坐标。那么,既然如此,我应该怎么办呢?我所继续的事业不允许我用恶声去误人子弟,贻害大众。。。。。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0 21:05


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的音乐厅,声音确实很好,前二年,立体声论坛的Guinness MM专程从伦敦跑到莱比锡实地考察过。但我不知道是否属于全世界声音重现最完美的音乐厅,可能算同类中建声很出众的一个吧?



模型鸟瞰图

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的声音,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坐标。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们的声音,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乐团之一。他们不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二大乐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编制最大的乐团,编制达到了182人之多,是唯一集交响乐团、歌剧院管弦乐团和宗教乐团于一身的乐团。也可以说,他们是三个乐团的编制。明年3月份香港艺术节邀请他们三套班子到访,包括音乐会,《特里斯坦伊索尔德》和宗教合唱音乐三套,真的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老兄是否去看看?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7-10 23:2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7-10 23:26 编辑

我觉得这么说好声形象多了!虽然还是没有实例。

“一、音乐的音色变化非常多,所谓音乐的细节很多很多。二、调整到位的高级系统,会出现一种音符悬挂在空气中的听觉感。三、音像非常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3D感,让乐器的质感非常逼真,不是一般高价音响那种过渡粉饰的美化声音。”

上述三条我很赞同!同时,如果说管弦乐团必须要有一座音乐厅来容纳的话,那么音响系统也必须要有合适的环境与之配套,这个意义上,每一位发烧友的环境无异于“音乐厅”一般,只有这个“音乐厅”也到位了,我们才可能真正听闻好声。

另外,本人对“金耳朵”向来不置可否,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听觉器官会越来越不那么敏感。所以器材和系统的调整大概还是以平衡为至高目标,懂得这一点的大概也都是真正想把目的放在音乐上的人。单个环节,无论高频延伸能到多少匪夷所思的地步;中频能有多么饱满,密度能有多大;低频能有多么充足的量感,下潜和瞬态多厉害;如果三者不能完美统一起来,从而趋近于那个理想中的“现场”,那么好声如何而来呢?而这样的好声,我认为跟所谓的“金耳朵”没有多大关系,它更多是一种良好品味的体现!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7-10 23:40:07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画家朋友一直追求那种返璞归真的原音重现,去年与我结伴专程赴京看了阿巴多的两场音乐会,两场音乐会朋友换了三个位置,最后大概取得了此行很重要的一个参照标准(最后一场坐在底层三排正中,直接声最多吧)。回来后对其系统大大折腾了一番,换掉了所有音染哪怕稍微多一点的环节,最后留下了全套拜士通+德国AA讯源+PMC MB2的系统组成,随着后来线材的进一步到位(基本以天仙配+意大利ART为主),朋友的系统取得了全面平衡的表现,那声音确实是极其朴实的,钢琴表现几乎能感受到音场中那架“真实的钢琴”存在。

但很多人不喜欢朋友的这套系统,其原因大都认为过于直白朴素了,我想这就是“色”感的差异吧?!所以,“色”在系统中大概也属于最为个性的体现,因人而异,千差万别。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7-10 23:50:01 | 只看该作者
去年与我结伴专程赴京看了阿巴多的两场音乐会,两场音乐会朋友换了三个位置...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0 23:40


当时我也在现场啊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金玉其外,内部建声实在不灵!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7-10 23:56:18 | 只看该作者
提醒一下兄台,标题请改一下:如果验证自己喜欢的是好声音?,呵呵,应该是“如何”吧。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7-10 23:59:23 | 只看该作者
系统调整是依据个人的口味,声音最终是个人的喜好取舍,但这关系到个人的听觉能力。他们有个前后步骤关系,我说的是前面的部分,即个人的听觉能力。当一个人尚不具备基本听觉能力时候,谈什么个人口味和声音取向这些审美话题,不是贻笑大方?

大部分发烧友对音场感很在意,但对音色音质这些,一些人几近色盲。

如果说钢琴声,我还是喜欢B&W M801的,或MBL 101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7-11 00:09:59 | 只看该作者
将就兄台的三点罗嗦一下。

1、音量可以开大声听,声音不吵:首先要配置到位,但房间很重要!
2、音量可以关小声听,变化还在:配置同样重要,环境因素相对降低,各环节解析力都不弱需要功放具备优秀的控制力,否则免谈。
3、10张不同唱片,6张以上重播没有大问题:不妨用马勒交响曲不同版本,什么元素都具备了!

问题:音色粉饰属于个性范畴,不予置评;强音或者说大动态高频飙出,我还未见过能完全避免这点的,这也是和好声现场最大的差距,也是导致压迫感的元凶;分析力和速度优秀的系统一般都不会出现低音听不出弦律变化的问题;中频浓郁化不开也同分析力速度有关。。。。。。。。。

音场很好,声像很差:这个愿听兄台高论。何为解决之道?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7-11 00:21:50 | 只看该作者
声像好不好,第一是器材的素质吧?!第二是空间的处理。我怀疑的是,如果你搞的系统声像也不好,很有可能是空间处理过头造成的结果!

上次说到乐富豪新旗舰,搭配博大1000系列的前后级,声像非常之好,可以媲美听过的几个最佳声像组合的系统。博大这个组合过去也搭其他的器材,效果没有这么出色。可见现在这个搭配很合适,也说明乐富豪新旗舰的过人之处。当然,我想到的另一点,是他用的材料。所以,我质疑某些高人的听感。当然,很怀疑他们是那种三分钟给器材定生死的聆听习惯,还是只认某种品牌名牌的效应造成的错觉?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7-11 00:24:45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我也在现场啊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金玉其外,内部建声实在不灵!
舒存 发表于 2010-7-10 23:50


大概全中国的“牛鬼蛇神”们都到了很多!

此行之前有意咨询了常去大剧院的朋友,说楼厢前排声音好。结果很郁闷!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7-11 00:34:38 | 只看该作者
声像好不好,第一是器材的素质吧?!第二是空间的处理。我怀疑的是,如果你搞的系统声像也不好,很有可能是空间处理过头造成的结果!

上次说到乐富豪新旗舰,搭配博大1000系列的前后级,声像非常之好,可以媲美听 ...
舒存 发表于 2010-7-11 00:21


本人对系统的评判绝对建立在长时间的听感上,从不会三分钟下结论,也不敢下这样的结论。当然,相信很多“专家”有此“特长”,但我不知道这种“特长”是否是建立在丰厚经验上的,不过无所谓,因为结论最后都是自己下的,当然,能下正确结论的前提是个人不缺乏判断力。

乐富豪新旗舰没接触过,但相信舒兄的评价并非信口开河。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5:15, Processed in 0.03863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