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777

查看

8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deepspace2007

13#
发表于 2010-8-30 21:38:05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我能踢死一只苍蝇就好了,这里面商机无限呀!!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8-30 21:51:30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我能踢死一只苍蝇就好了,这里面商机无限呀!!
vifone 发表于 2010-8-30 21:38


是啊,我帮你报名参加武博会,搞个录像,配上你喜欢的歌剧选段……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8-30 22:05:48 | 只看该作者
同一录音不同CD版次的音质差别对我来说意义很大,当然是审美层面上的意义。哪一版的音质更符合我的口味我就会更加珍视那一版。有的版在母带重新处理以后我更喜欢,比如Oistrakh在EMI的贝小协我就更喜欢Legend系列那版,我觉得声音更丰满。有评论说巴比罗利在EMI 的马勒五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版音质更好,我却没有听出来。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8-30 22:08:04 | 只看该作者
最好再有精彩的龟太气功表演
不过现在的环保多好啊,一张老版唱片的价钱可以买一个大包子,听到流口水
老烧友我不敢多指点,但至少对与我同辈的那些在读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乐迷,我还是有些衷心的话要说,希望年轻人刚开始爱乐,要以音乐为本,要相信更多的音乐才可以带去更多的感悟。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8-30 22:22:07 | 只看该作者
同一录音不同CD版次的音质差别对我来说意义很大,当然是审美层面上的意义。哪一版的音质更符合我的口味我就会更加珍视那一版。有的版在母带重新处理以后我更喜欢,比如Oistrakh在EMI的贝小协我就更喜欢Legend系列那版 ...
keli 发表于 2010-8-30 22:05


审美当然是很个人的事情。您觉得一个作品,在仅仅存在cd版次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引起激烈而重要的审美冲动,产生复杂而深刻的情绪感染,这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贝多芬和肥欧的伟大啦 这一点上我们观点还是相同的。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8-31 00:29:53 | 只看该作者
不同CD版次的音质差别对自己来说意义大不大,还跟自己用什么器材有很大关系,如果自己的系统反映不出CD的内涵,那版次不同又有什么用处呢?比如说你用的是一套美国功放机、美国箱(整套不论品牌或价位),那么你不用分CD的版次啦!即使前端分得出,后面的东西反正都不会有这能耐分出好与不好――什么都一个样了。
会挨砖头,无所谓了,以后不会再冒头了在这论坛。
最好把IP封了。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8-31 05:3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eepspace2007 于 2010-8-31 05:38 编辑

谢谢各位朋友的热心帮忙。
念经兄说对了一半,我是有些想看看新买回的东西是些什么样的货色;
另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一直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头版音质有多好的说法,正好这次买的碟多是很早以前西德出的,有可能有些是头版吧?如果有的话,我想试试头版和非头版到底有多大差别,以便确定到底有无必要追逐头版或头版究竟有多大意义,从而将注意力彻底从以前的迷惑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头版不头版差别很明显,那么对好的曲目,还是尽可能找找头版;如果不那么明显,但听得出差别,那么有机会就买,但不会刻意追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下决心尽早去LP领域探索探索。
以上思路,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虽说听什么、怎么听是很个人的事,但多听听大家的经验意见,能尽快达到合理的目标,这也是大家喜欢在网上交流的原因之一吧!
附上一点,窃以为,诚如Roseknight_gao兄所言,知道了怎么分辨正价、中价、以及廉价唱片,对今后花什么钱买什么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引,这对更多的朋友来说是更有意义的。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8-31 09:11:45 | 只看该作者
会挨砖头,无所谓了,以后不会再冒头了在这论坛。
最好把IP封了。吕光鲜 发表于 2010-8-31 00:29


怎么啦老兄?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8-31 09:18:19 | 只看该作者
不同CD版次的音质差别对自己来说意义大不大,还跟自己用什么器材有很大关系,如果自己的系统反映不出CD的内涵,那版次不同又有什么用处呢?比如说你用的是一套美国功放机、美国箱(整套不论品牌或价位),那么你不用分CD的版次啦!即使前端分得出,后面的东西反正都不会有这能耐分出好与不好――什么都一个样了。
会挨砖头,无所谓了,以后不会再冒头了在这论坛。
最好把IP封了。


吕光鲜 发表于 2010-8-31 00:29
你在讨论问题,论坛怎会把你的IP封了呢?这是两个问题。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8-31 09:34:02 | 只看该作者
不同CD版次的音质差别对自己来说意义大不大,还跟自己用什么器材有很大关系,如果自己的系统反映不出CD的内涵,那版次不同又有什么用处呢?比如说你用的是一套美国功放机、美国箱(整套不论品牌或价位),那么你不用 ...
吕光鲜 发表于 2010-8-31 00:29


来到论坛就是讨论问题,又不是社会上的吹牛拍马,自我实现,尽欢而散,当然不会什么都好听。但是讨论的内容,经过不断的深思,自己才会得益,动不动就讲到封IP,岂不是气量太小?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8-31 10:4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8-31 10:54 编辑

首先音质的不同是会改变听者对录音记录的音乐的看法的,尤其很多依赖音色的古典音乐作品和演奏家、乐团,音色都不能正确表达出来,谈何欣赏?即便是贝多芬弦乐四重奏这样有内涵的作品,听环保装的Amadeus SQ,你丝毫感觉不到此套录音和这些作品的伟大,找到早年的首版CD再听,完全像换了一个团,感觉马上就来了。据说听LP音质更好,我没有尝试过。

LP有版次的讲究,CD同样也有。一套哪怕几千元的系统,也能轻松分辨出正价头版卡拉杨马勒五和再版大禾花的音质区别。当然,版次不同音质不同并非一味偏袒老版CD,对于CD音质影响最大的,并非制作年代,而是前期录音加后期录音处理的水准。这种区别是任何一套廉价重播系统都可以听出来的,比如上面举例的卡拉杨马勒五,或者类似约胡姆DG布鲁克纳录音的老版大盒装和新版环保装的区别。

选CD版次一定要选老版首版是个误解,通常来说这样没错,但也有例外,比如施那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首版的EMI音效远不是新版Pearl的对手。所以选CD音效,选的是录音和后期处理,不是看谁早,而是看谁处理得好。

有大虾讲到的需要极其高级重播系统才能分辨的区别,的确存在,那就是碟片制作工艺,或称压片工艺。一直很有争议的日本压片和欧美压片的区别,在我家系统听微乎其微,但是到一些朋友家的高级系统上,区别有时候很大。比如辛德勒名单电影原声,德国环球M&L和日本JVC的压片,两者的前期录音后期处理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压片地,在一位朋友的柏林之声006/877/911和威信5i系统上听,德版小提琴声音饱满温暖细节丰富,而日版声音则金属感超过木感,线条稍粗,力量却更大,外亮而内干。音色完全不同。不过后来朋友把柏林之声006换成文豪CD机后,就再也听不出这些差别了。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8-31 11:35:14 | 只看该作者
19# 吕光鲜

传总书记话:吕光鲜同志是好同志!很有意思的。
有砖拍,俺喜欢。越多越好!被拍到一定程度,就能起“音乐大厦”啦。
在两栖动物(CD和LP)的俺看来,CD的版次也许没有LP那么明显,但是你去认真比较一下,相信就能明白区别在哪里的。当然系统器材越高级(还需调校得当),区别应该是越大的。否则不符合人类的欲望(这跟美学理论不搭界)。但俺同意,这种区别不能仅限于乐器的金属声,或高中低的量感,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完整性和音乐性。希望后来的这些数码精英“工程师”不要糟蹋大师们当年的精彩演绎,有些做到啦,因此,就有日本或欧洲压片的不同。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俺的一个好友投诉,他家的系统(DCS四件套,其余器材省略不表)听大提琴就像中提琴声!原来是一张DX大品牌公司的引进版之麦斯基演奏小品集!弄得朋友差点要砸器材!
日前,再访朋友家,见到很多全新的旧版或头版CD,其中很多事日版的。最贵的一张是MALCOLM ARNOLD指挥的英国舞曲,标价是690元!俺暗自大喜:朋友开始软件发烧啦(在俺看来,只有软件发烧,才是开始真正的发烧人生呀)!

吕同志:继续一起讨论呀。因为目前的砖头根本盖不成音乐大厦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4:29, Processed in 0.03388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