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50798

查看

11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诚如是

61#
发表于 2015-8-5 12:39:55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的这套系统较为敏感,HRS的吸震板压在CD转盘上面时感觉声音略为收敛,乐器的尾音(或曰余音)有些减少,影响了鲜活度。放在下面效果虽然不明显,但感觉还是较为正面的,线条感稍稍好了些,音场也略感退后。当然以上仅仅是就我这套系统而言感觉如此,明月兄你可自己多试试。当初购买三层架子也是出于“让每件器材都能自由呼吸”的考虑,尽量避免叠放。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5-8-6 19:32:45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谢谢,明天试试,今天老是打雷,没敢开机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6-2-10 21:03:24 | 只看该作者
功放、CD等从去年6月底陆续到家,不知不觉半年多过去了,开机时间差不多也有了500个小时。经过不断的调整,声音逐步稳定。下面谈谈这半年来器材调整的一点体会,权当给喜爱世霸箱子的烧友增加一道春节假期间的小甜点。
一、避震
我对避震的认识是在一次不经意的调整中获得的。
一直以为,避震就是“杜绝震动”。我原来用的CD机是NAGRA CDC,为了“避震”,我在这款小巧玲珑的CD机下垫了四个HRS的胶垫,在上面还压了一个HRS的吸震板(见图),如此这般“稳如泰山”曾让我100个放心,而且一听就是多年......,直到有一天从某宝上买了些垫片,有金属的也有碳纤维的,准备垫在音箱的脚钉下,试试声音到底有啥变化。一通折腾下来,还多出几个垫片,心想,不如在CD机与HRS的胶垫之间垫个玩玩,谁知拿掉HRS吸震板垫上垫片后声音的变化让我大为惊讶------乐器的余音时间变长了,声音的细节似乎也多了许多。原来的声音就像一个人负着重在歌唱,现在是这些负荷一下子去掉了,歌声变得轻松与欢畅,声音显得更加完整,听感也更加丰满,更有感情。赶紧请来听觉敏锐的LP大人,AB对比试听下来也是立马验证了我的听感。
我的NAGRA CDC一直以来最多只发挥了70%!
但是道理却一直想不通,其它什么也没动,为何会这样???
难道音响中玩避震就像小时候玩“陀螺”,在泥地上玩不好,在过于光滑的地面上也玩不起来,只有在合适的地面上才能转得快转得久?
也许玩音响的魅力就在于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与尝试的可能。但是这件事却让我明确了器材调整的方向------尽可能的释放音乐中的细节。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6-2-10 21:13:34 | 只看该作者
Nagra CD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6-2-10 21:20:07 | 只看该作者
拿掉HRS吸震板垫上垫片后的Nagra CDC。声音的细节更好,更鲜活——余音(或称尾音、堂音)增加了许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CD机上压重物确实让声音变得死又实,小很多东西。去掉后,声音会更宽松、更丰富、更有活生感。我以前也是把前级压在转盘上,搬掉前级后声音丰富得让我以为是换了个系统。  发表于 2016-2-10 22:26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6-2-10 22:10:03 | 只看该作者
二、线材
线材是烧友间争论最多的话题。有了调整方向,线材的选用才不会盲目。线材的选用首先必须做到“尽可能多的释放音乐中的细节”,要能将系统调出“冬瓜的毛绒感与西瓜的沙沙感”。线材是通道,不能是削波器,更不能是过滤器。如果一款线材上去,发现细节变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乐器的尾音减少),则说明对本系统不合适。线材品牌众多,不可能一一试听,只能采用筛选法。大名琴最难搞的其实并不是高频,而是低频。阿明烧友说过,“大名琴纪念版低音的Q值偏高,造成低音量感足,但容量糊和胀,下潜不足,功放不好的话容量收不住。功放控制力要好,喇叭线一定要够粗,线材内阻要小,才能较好地控制住低音”。这一观点我十分赞同!加之泡极品论坛久了,受ROCK版主的影响,这次线材除了解码电源线外其余全部选用优秀的铜线。事实证明,好的铜线不仅能充分展现音乐中的细节,而且能牢牢地控制住那四个“容易糊和胀”的低音喇叭,从而使大名琴播放出较有层次感的低频。

点评

按照个人体会,反而倒是觉得高素质的镀银线和银线跟世霸更搭,听过瓦哈拉配世霸,低频哪个质感好,下潜深,瞬变快,高频哪个流光溢彩啊,中频的透爽,可谓全频的提升。  发表于 2016-2-29 12:41
宝贵经验,请教诚如实是兄具体用的什么喇叭线?谢谢!  发表于 2016-2-11 10:51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6-2-10 22:54:36 | 只看该作者
三、摆位
对于摆位也看了不少“秘籍”,但不得要领,因为这些“秘籍”都没有讲清楚摆位的原理。幸好大名琴不是重量级的箱子,可以反复作尝试,拉过来推过去,如此反复,有时听得自己也糊涂了,因为音箱摆位的AB对比试听毕竟不是件轻松的事。后来看到了CIRCLE烧友的帖子,有所启发。我的器材同样是在客厅长边摆放,这样的好处是低频不容易有驻波,两个音箱之间的中心距离可以拉到2.5米以上,缺点是音场的纵深容易有所欠缺,导致舞台感不够,况且大名琴的音场定位不是强项。看了CIRCLE的帖子后我把音箱的中心距离一下子减少到2米左右(无法再少了,一大堆器材挤在那儿),然后再慢慢增加,现在两个音箱的中心距离在2.2米左右,而且音箱由大幅度内凹改为几乎平行放置,只做了很小角度的内凹,音箱的前板离后墙大约1.3米,并且适当调整了听音的位置。结果是得到恰到好处且有一定层次感的低频,而且能够较好地“重现立体声中声音的移动”。当然,音箱的摆位是随着器材的调整不断变化的,比如更换前级的一对胆管,发现低频量感增加,则适当增加两个音箱间的距离......详细内容会在后面表述。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6-2-11 00:16:07 | 只看该作者
宝贵经验!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6-2-11 09:54:1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种实际感受的帖子。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6-2-11 11:01:42 | 只看该作者
好声音当然先恭喜了!

楼主是认真的烧友,在不段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同时也是练习耳

力最好的时机!坚持 细心 认真 总结相信都是每个同好走过的路!

搭配的艺术有时候真是会跟人开玩笑的!是考验你综合能力的时候啊!

近段时间论坛上有讨论大名琴音箱的贴我想那位朋友值得来参考和思考一下问题的所在了!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6-2-11 17:0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诚如是 于 2016-2-11 17:03 编辑

回tiefa:喇叭线为Kubala-Sosna的旗舰Elation.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6-2-12 09:51: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诚如是兄。搜了一下,好贵噢

点评

物有所值。  发表于 2016-2-28 20:5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20:02, Processed in 0.054551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