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628

查看

2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0-6-17 05:1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0:53 编辑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指教导怎样以美得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虽然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他却并不排斥艺术,而且以艺术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他所说的美并非一般的现实美,而是艺术美。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更确切的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根据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这种名称,就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领域之外。但黑格尔也研究自然美,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但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美,而是艺术。他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底原则的体系吗?”在对艺术的研究时,应包括美学意义的美,但艺术不局限于美,因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他认为美学如果只研究美,那么像崇高、伟大、滑稽等等,都包括不进去。美学对象大于美,而应该包括整个艺术理论。   

认为美学史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属于这一学派的美学有:“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这派美学所侧重的研究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至于“什么样的事物才算美”也就是美得本质问题在他们看来还在其次。什么是美感经验呢?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研究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引起我们的美感时,重要的不是研究花、鸟的生活和本身的特点,而是研究花、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惊心、溅泪)的特点。花、鸟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是由于美感经验中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这派认为美学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分析种种美感的经验。这是近代心理学的美学的最主要研究对象。   ------------------摘自《美学原理》 杨辛 甘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6-17 05:17:55 | 只看该作者
〖研究方法〗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6-17 05:1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0:56 编辑

〖美的本质〗
  美是什么?   

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正是这一问,开启了全部美学的历史,它作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激励着历代美学家、哲学家们进行不懈的努力。   

怎样认识美学的本质?   

(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他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美学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审美现象的美学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即使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事物时,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的,并不是把美的事物作为与人无关的对象来研究的。

(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探讨:   

1.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从客观精神方面的探讨:柏拉图、普罗丁、黑格尔……   从主观精神方面的探讨:休莫、康德、一些现代美学家……   

2.从物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荷加斯、博克 ……   

3.从精神和物质统一方面探讨美的本质: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6-17 05: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25 编辑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中国古代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通过对“道”、“气”、“妙”的探讨而反映出来,与西方强烈的思辩特性相比,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更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   如:“比德说”,即从不同角度联想和想象自然事物与人之间形状、习性的相似。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人的特性客观化、自然化。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比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美是自然的一种最大的秘密,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所有效果,但是一种普遍而清楚的意见:它在本质上还属于未被发现的真理。”   问题:美的本质问题是否是一个问题?是!应如何探讨?不是?是否可以取消?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认为自然即为美,美的本质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符合事物的规律,也就是中国哲学中所说的“道”。   合乎自然的即为美,反之则为丑。这个审美标准,它不仅仅适用于天地万事万物,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人和社会的和谐自然为美,人自身的和谐自然同样表现为美。   大道至简,大道至美。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6-17 05:21:3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学者最新定义:美是自由自在的劳动
  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所有创造美的劳动都是具体的劳动   个体在其与对象的对立与僵持中,需要劳动来解脱。只有劳动能把个体从对象关系中解放出来。由于个体所面临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个体的劳动形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   从表面上看,个体的劳动过程是满足吃、穿、住、用的过程。它是那样地实在,那样地俗不可耐,不少人甚至诅咒是劳动使他变得辛苦起来。然而,劳动对于人,就象生命对于人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恩格斯说的好:“劳动改变了人本身”。如果没有劳动,也许世界上至今没有人类;如果没有劳动,人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生活。人们可以改变劳动的形式,但却不能取缔劳动本身。   2.所有创造美的劳动的共性是自由自在性   虽然每一种创造美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比如种植活动、建筑活动、舞蹈活动、歌唱活动、绘画活动等等,但是,这些具体形式的劳动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每一种具体形式的创造美的活动都是体现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活动,那种凡是体现了人类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劳动成果则被看成是美的东西。   3.美是自由自在地劳动   美的事物正因为是由劳动的自由自在性构成,美表现在任何事物之上时,这种事物都是劳动的结果的表现者或者直接是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表现者。作为劳动的结果,作为这种劳动的自由自在性质的反映,自由自在性被镶嵌在劳动过程以及劳动结果之中。比如生产劳动中的美,生产者按照自己的设想成功地制造出一件精确的产品,或者完成了一个成功的动作,这是他按照事物的必然性或者按照他自己高于必然性的设计使得劳动有了结果。这个时候,美是劳动产品的一个附属物,它镶嵌在这产品之中,是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证明。作为直接的自由自在性的表现者,美直接就是这种劳动的主题,这种劳动直接地为了美而产生,比如艺术劳动,这种劳动的形式本身就是美,即美是自由自在的形式。   阅读链接:《接受与选择》第九章“美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6-17 05: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28 编辑

〖美的特性〗



  一、形象性   1.诗歌中形象的朔造: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更阑静,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   2.雕塑作品:《拉奥孔》等   3.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等   4.音乐作品:《田园》、《如歌的行板》等   5.小说:《红楼梦》、《西游记》、《家》、《春》、《秋》等   6.戏剧:《哈姆雷特》、《茶花女》、《屈原》、《日出》等   7.自然科学理论的美:   公式,概念、理论等的美在何处?(李政道等对美的讨论)   它们必须它们所描绘的世界图景,并且为人所感知,方可成为美的对象。(赵鑫珊有关论说)   二、感染性   美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或喜爱、或激动、或崇敬,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中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配乐诗朗诵:[匈牙利]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俄国]西蒙诺夫:《等着我吧…》   音乐片段: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美的东西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他体现了人的东西,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   三、客观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观物性因素,这些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事物,而不是那个事物作为美的对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6-17 05:2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31 编辑

〖美的特征〗
  美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真与善的内容同和谐的形式相统一的,丰富独特的,能引起人的愉悦心情的生活形象。一般说来,美具有下列几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征:   (一)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形象性与理智性的统一;   (三)真实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四)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现代美学概述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美就开始萌芽,继而产生、发展,历经几十万年。   从原古人的刀伤剑痕、泥土文身、兽皮裹身,到颈部挂满了贝壳、兽齿,头上插满了野鸡翎,都表明人们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美。为原始部落的装束。   古希腊被认为是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美学家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一公元前347年)在《大希庇阿斯》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美的故事,这是人类最早开始用文字记载关于对美的思考。   故事大约发生在2400额年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向诡辩家希庇阿斯发难说:“只要老天允许,你朗诵大作时我一定洗耳恭听。不过我要向你请教,什么是美?什么又是丑?”希庇阿斯显得有些傲慢,自鸣得意地说:“这个问题太小了,简直是微不足道,比这个难得多的问题我都可以教你,我可以教你把一切反驳者都不放在眼里。”苏格拉底装作很高兴:“那么还是先向你请教美到底是什么?”希庇阿斯有些忘乎所以,似乎在教训人:“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美,请你记住了,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苏格拉底有些哭笑不得,但却装出赞同的样子说:“太美妙了。可是我的论敌如果问,凡是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的存在,才称那些东西为美呢?如果我回答说,一个年轻漂亮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都为其美的。这样可以吗?”希庇阿斯答道:“他敢否认漂亮小姐的美吗?”苏格拉底进一步假问道:“那么,一匹漂亮的母马,一把漂亮的竖琴,一个美的汤罐不也是美的吗?”希庇阿斯显得有些招架不住了:“太不像话了,怎么能在谈正经话题时,提出这些粗鲁的问题!”还嘟囔着说:“漂亮的母马还是不如年轻的小姐美。”苏格拉底抓住话头,穷追不舍:“最美丽的年轻小姐与女神相比不也是丑的吗?”希庇阿斯像泄了气的皮球。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6-17 05:2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34 编辑

〖美学思想和美学学科的发展四个阶段〗
  (1)胚胎阶段。在原始时代,原始初民开始在劳动中创造出原始的艺术,表现出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原始审美意识,初具美学思想的萌芽。   (2)形成阶段。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思维能力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美学思想逐步明晰化、自觉化、理论化,并以文字记载于哲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文献之中。中国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王充、刘勰、苏轼、李渔、王夫之等都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美学思想。在外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文艺复兴后的博克、休谟、笛卡尔等哲学家,布瓦洛、莱辛等文艺理论家,狄德罗等启蒙主义者,都为美学学科的诞生作了理论的和实践的准备。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提出了建立美学学科。   (3)系统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德国康德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体系。黑格尔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的美学体系。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使旧唯物主义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证了劳动实践创造美,人化的自然,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审美意识和艺术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等美学的根本问题,使美学逐步建立起真正科学的体系,并日趋成熟。   (4)现代发展阶段。从19世纪中下叶开始。进一步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综合研究与分门研究、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衍生出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等多种分支学科,出现了现代人本主义、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和实验美学、完形心理学美学、精神分析学美学、实用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表现论美学、语义学美学、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直觉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符号论美学等多种流派,而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有了新的开拓和长足的发展。   后也在动漫中出现过,如《黑执事》中,塞巴斯蒂安也讲执事的美学。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6-17 05:2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40 编辑

〖美学存在的意义〗
  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对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开展美育,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6-17 05:2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46 编辑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别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 《美学》,原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后整理成书,在黑格尔去世后四年,于1835年出版。 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黑格尔认为,他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美学》的中心线索是黑格尔为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观”并以此认识为基础前提上所进行的论证。当然,这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后期的哲学家很多人不赞同黑格尔的观点,但黑格尔美学的历史和里程碑意义却无法抹杀。 《美学》第一卷是整部著作的总论,也可以说是核心前提,后面的几部都是对第一卷的一种艺术史的验证。它大体上谈了几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指出“理念就是概念与客观存在的统一”,黑格尔把艺术确定为绝对精神的体现,它是绝对精神的第一个阶段。。紧接着论述“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但他否定自然美崇尚艺术美。后面谈“理想“的特点以及论艺术家创作的一般规律。   从方法论的角度,黑格尔把他的辩证法运用于美学。他认为最高的实在也是一个运动的、动态的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对立,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理解和论证实在,常人的抽象思维只能孤立静止地理解存在的事物,只能单独地思考它们的特殊的阶段和对立,而不能思考对立面的统一。既然一切存在物的真理只存在于理念之中,理念是唯一真正的实在,那么正确的方法必须论述实在的所有矛盾,并表明它们如何调和、保存于一种协调一致的整体中。所以思维就必须从最简单、抽象和空洞的概念开始,前进到比较复杂、具体和丰富的概念,前进到总念,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认识。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6-17 05:2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17 12:53 编辑

他对美有一个宏观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所说的理念就是最高精神和最高的实在。他认为美就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等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通过艺术的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黑格尔说:“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关的本质”。理念是唯一绝对的实在,整个世界都是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美和艺术也是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一个环节、一种表现。所以黑格尔美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理念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在逻辑阶段,理念仅仅作为抽象的、纯逻辑的概念而存在,不具备任何物质的或经验的内容,通过纯粹抽象的概念、范畴之间的转化和过渡,它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在此阶段,理念采取了自然的物质形式,在背后决定着自然从机械性经物理性到有机性的发展,有机体的最高阶段是人,随着人的出现,绝对理念又要进入自我否定,从自然进入精神,从而进入精神阶段。在精神阶段,理念战胜物质,回复到与它本身相适应的精神的形式,返回自己的家园。由于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自我否定,也即否定之否定,所以它既不是逻辑阶段的纯粹抽象的思维和概念,也不是自然阶段那种受物质束缚的受动的东西,而是概念与自然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容。如果说逻辑阶段是抽象的存在,自然阶段是自在,它们都没有认识到它的本质,没有达到自我意识和自由的最高水平,在其中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都没有同一,或者不能说一切对立都充分调和了,那么只有在理念演化的精神阶段,它才把自己的本性向自己显示出来,作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认识自己、实现自己、回复到自己。主观精神(从本能到理性的个人意识)、客观精神(包括法、道德、法律的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精神阶段又经历了三个小阶段。黑格尔把艺术确定为绝对精神的体现,它是绝对精神的第一个阶段。作为理念,它是绝对自由的,但它受到感性形象的限制,只是感性形式中的理念,所以是一种较低级的显现。



正因为如此,艺术将会扬弃自己,转化为更高的宗教和哲学阶段,这体现了绝对精神发展的必然性:在它之后的宗教与哲学更深刻地把握了真实的理念。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范围是艺术,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艺术美消除了自然美的局限,因而它高于自然美。“艺术美的职责就在于它须把生命的特别是把心灵的生气灌注现象按照它们的自由性,表现于外在的事物,同时使这外在事物符合概念。”黑格尔指出,艺术创作就是使思想感情外化为作品,成为可以从中认识自己的…’心灵既是“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又是“为自己而存在”,它“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只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东西,即心灵的生命,才有自由的无限性”。因此,只有涉及这较高的境界而产生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这就是艺术美。黑格尔认为诗是艺术的最高阶段,戏剧又诗的最高阶段,在诗中,精神的方面已完全从感性物质中解放出来,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使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艺术自我取消了,诗既是一切艺术的解体也是向另一个更高的领域即宗教的过渡。   黑格尔的《美学》在美学研究中运用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它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为中心,强调了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关系,并且深入地讨论了艺术的理性内容和艺术的发展史,史无前例地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范围。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的美学的最高成就,对现代美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6-17 06:30:50 | 只看该作者
慢慢看,计划一天看一页,表面枯燥,但有内容,能加深我们对“美”这些事物的本质认识。对学习艺术很有用。呵呵。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5:26, Processed in 0.04107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