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63

查看

15

回复
12
返回列表
楼主: metamophore

13#
发表于 2016-6-19 19:43:31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集中聆听书中的1942年3月22日的战时《贝九》和富特生命终点最后期的卢塞恩英国爱乐乐团《贝九》。前者是新进的05年TAHRA富特纪念专辑(KICE101,FURT1037),后者是七海1980年用Cetra黑胶制作的CD。54年琉森的演出原本曾一度作为富特去世后EMI准备出版以作纪念发行的备选方案,但最终被莱格(Legge)抛弃,选用了由莱格一手炮制的拼凑修改版拜罗伊特重光版。聆听下来,54年3月的琉森(卢塞恩)版,结构和总体感显得松散,无说服力,完成度可以说是富特诸多《合唱》录音中比较低的一种。并非速度上的改变使得节奏拖沓,张力和戏剧性的丢失使得富特的魅力大打折扣,几遍在第三乐章对细节的刻画部分有些亮点,但听起来的沉重感和拖沓感,使得贝多芬的这部名作味同嚼蜡。尽管,富特本人对这个演出很满意,但也许他的听觉出了大问题,莱格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抛弃了这个录音,还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当这个录音与42年的战时《贝九》对比着听,可以说高下立判。1942年3月RRG留下的档案录音在战后一段传奇般的流亡经历,使得这个录音更加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尽管早于琉森录音成于12年之前,但42年的录音无论在音响的频宽、厚度和乐队的细节和音场的空间感上都远远胜出。TAHRA的制作和旋律2006年的全集相比,并不像书中所说,还是由TAHRA胜出,具体哪一个更接近原始母带的声音,我更愿意相信是TAHRA。富特的这个战时演出具有极高的完成度,可以说成就只在51年拜罗伊特版之上,甚至就是富特的《贝九》之巅峰。他的许多处理都是极端的,在其他指挥那里是闻所未闻,即便在富特自身都是仅此一次。时而速度凌厉、节奏强劲,时而旋风即止、灵魂净化。富特沉湎于他的忘我境界,富特的御用录音师施纳普(Friedrich Schnapp)神技般地录制了这场辉煌的演出,其高质量的母带为今天一代代的后期制作的唱片打开了天阶。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6-6-19 22:27:2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6-7-1 23:0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ontobbc 于 2016-7-1 23:09 编辑

已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6-7-1 23:37:1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诚品店竟然也见到一位和衣而睡的流浪汉。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5:26, Processed in 0.02947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