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868

查看

32

回复
123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5#
发表于 2010-4-15 10:35: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4-15 10:39:37 | 只看该作者
《巴赫传》的翻译,这个艰巨任务就交给狗兄了。哈哈。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5 10:29


俺可是懂几国语言的,蜀国、魏国、满洲国、大理国以及一部分吴国语言!哈哈哈!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4-15 10:41:4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篇比较长的《巴赫传》,改天我发上来。
不过水平就一般。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4-15 10:56:10 | 只看该作者
巴赫 Bach -《哥德堡变奏曲》管风琴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xMDE3ODg=.html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4-15 11:0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5 11:11 编辑

跨越时空的冥想—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转帖,原作者technic)



如果有人问我哪一部古典作品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我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能称得上是奇迹的只有巴赫的这部管风琴史诗——《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565 for Organ)。

语言华丽,气魄宏伟,结构缜密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巴赫世俗性管风琴代表作品之一。它包括托卡塔和赋格两个部分:托卡塔是一种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于技巧性的键盘器乐曲,始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A 加布里埃利的托卡他只是和弦与音阶的交错进行。以梅鲁洛为代表的托卡塔则由自由即兴的段落和赋格段互相交替而成。巴赫等人的托卡塔继承了梅鲁洛的传统,处理成自由发挥的段落和复调段落相交替的多段结构。此曲一开始就以灵活的键音与厚重的琴管发出一种圣喻般的庄严和悲剧性的吁问,极富戏剧性,由此而展开的悲壮的音流,给人以辽阔空灵的感觉。接着便是三段相对完整的音乐:前两段是主题的自由变奏,第三段是音乐素材的整体综合与发展。这三段音乐情绪一段比一段高涨,于托卡塔的尾声达到最高潮。

乐曲的第二大部分——赋格曲是极富特色的。这部分几乎看不到巴赫赋格曲惯有的严谨旋律线,复杂的交织,代之以对主题材料多样化的自由展开,使赋格曲显现出这一形式少有的即兴风格。巴赫这样处理显然是为了使赋格曲能与托卡塔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仔细聆听不难发现,赋格曲的主题也是从前面的托卡塔中引伸而来的。作品尾声,托卡塔与赋格曲这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且使音乐的材料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概括,全曲在辉煌、浑厚的音响所营造的悲壮的气氛中结束。在这部作品中,巴赫使宗教世界的耶稣受难与现实中人的痛苦得到悲壮地统一,让救赎的牺牲精神与对幸福的孜孜希求水乳交融,在那建筑式的音响群落里,你能感到一种具有历史厚度的悲壮的热情,敏锐的呼吸和圣洁的冥想。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尽管《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创作于18世纪,却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现代改编版本最多的曲目之一。作品无论从节奏、旋律(特别是托卡塔的部分)、还是强弱变化等方面来看都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感,这一点在管风琴高音酷似电子琴般音色的和衬下显得尤为突出,仿佛历史与未来在键盘交替起伏间凝固和对视。个性化的美妙旋律加之宗教般神秘的气质,使得BWV565成为巴赫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后来被广泛改编为轻音乐、配乐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巴赫的键盘作品被称作“音乐魔方”(看似几何而机械的结构,凝结着无限的组合与可能),此一说不无道理。聆听这部作品,奇幻的氛围在瞬息变换的旋律中反复回荡;时而是对生命的思考,时而是对未来的预言,时而又仿佛是对人生的悲悯。所有的这一切在神喻般的管风琴声中回旋着,升华着,作曲家对人性与神性的思考在魔方般复杂而有序的织体间淋漓尽致地显现。一部器乐独奏作品能蕴含如此惊人幅度令人叹服于巴赫超越其时代的音乐才能。

欣赏这部作品,体会巴赫的正统和庄严,瓦尔哈(Walcha)、拉明(Ramin)、李希特(K.Richter)的演绎都是令人信服的好选择(拉明的职位就是当年巴赫的职位,李希特则是拉明的助手,李希特更是现代演绎巴赫作品的权威之一)至于库普曼(Koopman)的演绎,我个人不太喜欢,托卡塔的部分感觉不够自然和流畅,有些地方为了突出气势过分夸张和声的音色,稍嫌过火。 另外,BWV565众多改编版本中,当属斯托科夫斯基改编并指挥的管弦乐版本最为著名,其大乐队合奏效果堪称震撼。广为发烧友熟悉的陈美的版本则改编得有些矫情。陈美的演绎完全抛弃了作品的内在气质,替以热辣、性感的媚俗招数,使得作品沦为上世纪90年代的拙劣电子乐。从欣赏的角度来说,缺少内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4-15 11:31:04 | 只看该作者
哦,索德思嘎!原来如此。还以为又洗我脑筋呢

史怀哲还是管风琴研究专家,修复过欧洲不少古老的管风琴,而且是最难的工艺,修旧如旧!
还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之一!他的《巴赫传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5 10:2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4-15 15:2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而不往非礼也!

顺便说说,我的是东芝EMI三张套!收这套唱片很花了番力气,最后近七百大洋搞定,虽贵尤值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4-15 19:11:19 | 只看该作者
巴赫可能是听乐的终点。呵呵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4-16 11:43:17 | 只看该作者
巴赫可能是听乐的终点。呵呵
bach111 发表于 2010-4-15 19:11

有如那一柱烛光,是人生的终点。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15:31, Processed in 0.043487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