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93

查看

3

回复
返回列表

go

新浪潮电影导演之路易.马勒

1#
发表于 2010-6-13 10:40:4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转载自:http://www.douban.com/event/10170006/discussion/18493541/

40年前,正是法国一大批年轻电影人反抗父辈传统,掀起新浪潮的惊涛骇浪的"火红岁月"。路易·马勒,虽然与正宗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代表风格有着不大不小的差别,但他出道很早,可以称之为新浪潮的开山人物,同时马勒早期作品的商业成功也为新浪潮的年轻导演们开拍处女作、开创新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商业经验和经济基础。而且,马勒在此后的30多年里,高产优质地拍摄了多种风格和主题的剧情片和纪录片,成为法国电影的中坚力量。在离开法国本土之后,马勒成功摆脱了好莱坞商业控制,继续自己的电影作家创作方式,殊为难能可贵,也是少数在美国还能保持影片水准的"国际导演"。
  
  1932年10月30日,路易·马勒生于法国北部,父亲是法国北部闻名的实业家,母亲是著名糖业工厂的继承人。马勒从小在天主教的严格家教中接受教育。二战后爆发后的混乱时期,马勒随父亲辗转各地,这种童年的颠沛以及德军占领的影响,使得马了几乎从来没有固定的学校教育。马勒一向就对自己生长的富豪家庭怀有叛逆精神,因此在动荡的少年时代依旧沉溺于自己的孤独之中,这也成了他喜爱电影的原因马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发生在他12岁的时候。当时,他寄读于枫丹白露旁的卡尔穆·塔文学校。一天,德国盖世太保闯入校园,冲入课堂,抓走了三个犹太小伙伴,以及藏匿犹太少年的让·德·耶苏神父。小路易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令人恐惧的赤裸裸的法西斯暴行。在赴奥斯威辛集中营前,可怜的小同学凝望着大家,与伙伴们一一握别。那一刻让他永生难忘。每每谈及这段往事,他便怒火中烧,愤愤不已。这段深藏于内心的记忆或多或少为他长大后进入演艺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他晚年的《再见,孩子们》中予以再现。马勒在14岁时就萌发了拍电影的愿望,19岁进入法国高等电影研究员,认真学习了2年电影。在研究院学习时,马勒对电影理论并不感兴趣,而是一味努力实践如何表现影像。毕业时,他拒绝向学校递交论文,表明了他重实践不重理论的观念。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6-13 10:41:12 | 只看该作者
马勒还在电影研究院时,得到一个机会,随格斯特上校拍摄了一些类似科教片的纪录短片,这给急于实践的马勒提供了方便。随后,格斯特上校筹备拍摄海底纪录片《沉默的世界》,这部影片使用了改进过的摄影设备,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水下摄影。马勒随同格斯特上校在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等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拍摄工作,并自己下海拍摄鲨鱼镜头。1956年4月这部当时少见的影片上映时,片头注明是两人联合导演。影片不仅在票房上获得成功,而且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界最高大奖。年仅24岁的马勒,第一次站在了戛纳电影节的领奖台上。
  
  此后,马勒曾经试图与影坛前辈罗伯特·布烈松合作《抵抗》一片,后因见不合分手。马勒开始自己撰写剧本,并与制片人扬朱里埃相遇,成为知交好友。在马勒富豪父亲的财力背景支持下,两人合作。大制片商拿破仑·穆拉王子非常赏识马勒的作风和能力,投资由马勒执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死刑台与电梯》,该片是随后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先声。当时,马勒年近25岁。全片大胆使用当时很流行的摩登爵士乐,以战后一代的新感觉在高度机械化和人性化的巴黎社会背景下,描写一个年轻人和有妇发生暧昧关系,进而杀人,最后因一步之差被关在电梯中,束手就擒的故事。马勒在早先不久结识了舞台剧女演员让娜·莫罗,两人相互倾慕彼此的才华,相约合作。马勒也就从第一部剧情片开始了与莫罗的长期合作,莫罗也凭借马勒的几部作品成为法国银幕上的顶级女星。影片以高度紧张、冰冷的感觉以及相对黑色的风格吸引了观众,创下了高票房。影片还得到评论界一致的好评,著名左派评论家乔治萨杜尔称导演为"电影诗人",影片还获得该年度" 路易德吕克奖"。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6-13 10:41:43 | 只看该作者
1958年,马勒执导了第二部剧情长片《孽恋》(又名:情人们),写一个富裕家庭的太太与一面相识的陌生青年,抛开传统的伦理道德,共度一夜纯粹的爱的生活。影片还是与莫罗合作,整部影片全由典雅优美的影像构成,以新鲜的手法和感觉再次震惊世界影坛,获得1958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奖。可以说,马勒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引火线,他以一个新人的面孔出现,拍摄的影片既叫好又叫座,使得更多的新人影片得以投拍,这才陆续推出雷乃、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等一大批新浪潮著名导演的处女作。
  
  1960年,马勒以默片时代闹剧手法拍摄了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地下铁的莎姬》(又名:扎奇在地铁);又让著名艳星碧姬·巴铎自己饰演自己,拍摄了半纪录半剧情的影片《私生活》,以崭新的手法和电影观念博得观众和影评家的一致好评。
  
  1963年,马勒改编了法国著名小说《鬼火》,影片描写一个酗酒的堕落浪子,在自杀前的种种遭遇和颓废的心态。此时的马勒也已经接近而立之年,该片正是他有感而发,将自己怀念已逝的青春时代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带着极灰暗的颓废色彩。《鬼火》可以说是马勒艺术上的一面金字塔,并为他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在一段时期都拍摄文艺性比较强的影片后,马勒在65年和66年,连续拍摄了两部大制作的娱乐片。在今天看来,这两部影片的节奏、娱乐性都不够"刺激",但两部影片都能在轻松愉快之中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像《江湖女间谍》(1965)中让娜·莫罗和碧姬·巴铎两大女星联手作战,重机枪狂扫的镜头;《大盗贼》中贝尔蒙多优雅的大盗形象都是不可磨灭的。
  
  1968年,马勒又对纪录片重新燃起兴趣,在赴印度参加法国电影展以后,带着便携式摄影机开赴印度,以即时纪录的方式,拍摄了《印度印象》系列片。影片站在一个外国人角度,以"直接电影"理念,向观众展示出摄影机前真实的印度。这一套影片在英国电视台和其他国家播放时,在全球引起广泛的兴趣,印度政府向电视台发出严重抗议,甚至采用外交手段驱逐BBC的印度员工。但无论如何,这一套影片已经是纪录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前,马勒还以同样手法剪辑了纪录片《加尔各答》。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6-13 10:42:29 | 只看该作者
 在一系列纪录片之后,马勒执导了一部涉嫌表现乱伦的影片《好奇心》。影片反映他对自己少年时代的追忆,以优美细腻的笔触涉及母子乱伦情感的敏感题材。尽管争议声一片,但马勒又无可争议地挽回他在剧情片界当年的声誉。
  
  1973年,马勒又执导了一部争议性极大的作品《拉孔布·吕西安》,从人性及社会学的角度看待二战时期一个年轻的法奸,以次揭露普通人心中" 平凡的邪恶"。此片将他独有的才华发挥到极至,又一次为马勒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影片暴露了法德合作这一真实的历史背景,因此几乎惹恼了法国国内各个阶层,这一结果使得他在法国几乎无法立足在拍摄了一部晦涩难懂的神话寓言影片《黑月亮》之后,马勒离开法国,到好莱坞发展。
  
  1978年,出于对爵士乐和对少年面对腐败的成人社会题材的兴趣,马勒在美国拍了自己第一部英语影片《漂亮宝贝》(通名:雏妓),影片描写的是爵士乐和妓女制度在南方衰落的背景下,一个雏妓和一个专为妓女拍摄的摄影师的故事。影片不仅使马勒在美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也使得童星波姬小丝一举成名。
  
  
  此后,他在美国依旧不向商业电影屈服,拍出了 怀旧色彩的力作《大西洋城》和引起"安德烈晚餐会"沙龙风 潮的《与安德烈晚餐》以及一系列的纪录片佳作,如《快乐的追逐》、《上帝的国度》等,在美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留下深远的影响。
  
  1987年,马勒又回到欧洲,拍摄了自己后期的最佳作品《再见,孩子们》,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线索,描述了二战阴影下的孩子们。老导演以清新一如往昔的影像风格和诗情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一致称赞,并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89年,马勒拍摄了以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为背景的影片《五月傻瓜》(又名:秘鲁在五月),以剧情片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于"五月风暴"的回忆和观点。
  
  90年代初,老导演在好莱坞又推出一部惊世之作《毁灭》(又名:烈火情人),这是又一部涉及乱伦的激情电影,描述一个参议员,在见到自己的儿媳后,不能自禁,最后导致儿子坠楼身亡的悲剧故事。但时过境迁,马勒并未能取得以往的成绩,但作为一位年介六旬的老导演,能拍出这样激情四溢且极具冲击力的影片,实在令人叹服。
  
  1993年,刚刚完成了心脏手术后的路易·马勒担任了戛纳电影节的主席。之后,他又开始拍摄新片《万尼亚(泛雅)在42街口》,这部实验性很强的片子描述了契诃夫的小说《万尼亚舅舅》在纽约42街口被改编排演为舞台剧的过程。转年后不久,也就是在这部新作即将推出之时,马勒不幸因淋巴病变而逝世。一代名导从此与他热爱的世界诀别,但他一生几十部作品将功垂影史,令名不朽。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0:36, Processed in 0.03638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