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玩的是空间、电和谐振!大家来说说不花和小花钱音响调整折腾的玩法 [打印本页]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2-11-16 20:36
标题: 玩的是空间、电和谐振!大家来说说不花和小花钱音响调整折腾的玩法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9-1 08:08 编辑

我先说一个通过对喇叭的摆位来调整声音!不行的话又可复原.好玩又健康!
作者: glpttlb    时间: 2012-11-16 20:47
不通电不响,通电即响.
作者: vincentlyl    时间: 2012-11-16 20:55
挖耳屎。。。。。。。。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1-16 21:01
处理好各种关系,心情舒畅,系统的声音就会变好
作者: 铭友影音    时间: 2012-11-16 21:07
拿水平调整机器音箱的平衡度,线材分清楚
作者: 37.5℃    时间: 2012-11-16 21:10
回复 zhidong 的帖子
把音箱拆散重新组装,反复多拆,说不定也会制造音箱了,好学好玩又健康!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16 22:21
处理不好小节,会影响整体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1-16 22:45
我前不久在音箱后面两个墙角塞了两个纸盒子当“吸音柱”,一个里面放羽绒服,另一个放邮局塞缝用的泡沫塑料…… 效果极好!
作者: xiechen    时间: 2012-11-16 22:48
把家里有的机器线,不同地反复组合折腾。
作者: s1.4    时间: 2012-11-16 23:43
从科学搭配摆位到与房间融为一体的美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可以完成的----前者关乎声音好坏后者提高美学素养,呵呵!
作者: LP\茶    时间: 2012-11-17 09:02
跪着听听,再叩几个响头..求它给你好声音..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7 09:36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11-17 09:49 编辑

用仪器测试器材频响范围,是用数据指标考察它展现频率范围的可能性;调整频响曲线是主人听音爱好和习惯的需求;表现出唱片播放中乐器演奏和歌唱者发声动态的频响之间变化,非一日之功:男声四重唱中各自声线高低,拉小提琴高把位时的紧张感,竖琴、低音提琴、低音鼓在30赫兹范围的音质等,将这些清晰刻画出来,才能言及声音的立体性问题。说这些仅是将前人教诲加以个人阐述罢了,不高不低绝对不是平衡。
以此怀念八先生“重器材、轻调试”一帖。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7 11:06
回版主,我有幸看了坛子里您器材的搭配,非常吻合您帖子里说话风格—儒雅;器材搭配与调整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您哪套器材之声在格局不变前提下可以使它“消锋”,也能让其“亮剑”,当然得看主人听音风格和价值取向而论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1-17 11:12
回版主,我有幸看了坛子里您器材的搭配,非常吻合您帖子里说话风格—儒雅;器材搭配与调整是一项艰辛的工作 ...
670707 发表于 2012-11-17 11:06


我只是觉得老兄把玩音响和听音乐搞得过于复杂,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看看李哥玩音响的帖子,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作者: rover    时间: 2012-11-17 11:15
用心倾听!用心调整!
用心才能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2-11-17 11:24
省钱或者不花钱的调试获得好声音,是值得提倡的!声音好不见得就是左一个线有一个器材的。器材之外确实有很多学习利用的东西!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1-17 11:34
省钱或者不花钱的调试获得好声音,是值得提倡的!声音好不见得就是左一个线有一个器材的。器材之外确实有很 ...
xgl890 发表于 2012-11-17 11:24

不花线的玩法是有上限的,要真正挖掘系统实力,最后还得靠银子,线材,电源,架子都要银票的。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1-17 12:00
没有不花钱的,只能更省钱玩音响,摆位只是基础一旦定型就靠买东西调整了,难道听音室调整不花钱啊?小道具不花钱啦?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2-11-17 12:35
利用空间和家具,可算不花钱不?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17 13:27
没有不花钱的,只能更省钱玩音响,摆位只是基础一旦定型就靠买东西调整了,难道听音室调整不花钱啊?小道具 ...
LCL123 发表于 2012-11-17 12:00

花的都是冤枉钱,就如赵本山卖拐


作者: s1.4    时间: 2012-11-17 13:32
用仪器测试器材频响范围,是用数据指标考察它展现频率范围的可能性;调整频响曲线是主人听音爱好和习惯的需 ...
670707 发表于 2012-11-17 09:36

这么搞要花去太多时间,哪还有时间静下心来听音乐啊,呵呵!


作者: s1.4    时间: 2012-11-17 13:33
不花线的玩法是有上限的,要真正挖掘系统实力,最后还得靠银子,线材,电源,架子都要银票的。
sm163 发表于 2012-11-17 11:34

163兄,是有下限,哈!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1-17 13:44
花的都是冤枉钱,就如赵本山卖拐
牛仔 发表于 2012-11-17 13:27
是的,大件及线材若没搭配妥当而去买道具的确是花冤枉钱。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7 14:16
回复 s1.4 的帖子
回先生,前者第一、二步骤,30分钟解决问题,而表现出唱片播放中乐器演奏和歌唱者发声动态的频响之间变化;则需要多年的聆听和实践经验,不是今天换根线、明天搞个架子等等,辅材和配件各自的作用应建立在明确声音变化方向基础上,频响之变化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依靠这些材料而是某种设备。这笔账,我是这样算的,花三年时间边听音乐边学习音响技术,总比三十年后,发现唱片里记载的演奏者按乐谱演奏之声,在器材没有大更换或升级后,居然才知道。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7 14:34
回复 s1.4 的帖子
和先生说个严肃的笑话:乔治 索尔第在指挥界享有“匈牙利发电机”之称,他的招风耳,听力极佳,60-70年代汗流浃背的大幅度指挥动作,打造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精细的乐队独奏乐器刻画;而伯恩斯坦在70-80年代指挥维也纳爱乐,腰部以上“狂扭”,使“百年老店”发出“金色”的声响;这些需要音响器材来体现它。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2-11-17 20:21
不断地靠银子堆砌出来的声音,完美吗?这改善一点,那改善一点,呵呵。
作者: gzhwlihui    时间: 2012-11-18 00:13
本帖最后由 gzhwlihui 于 2012-11-18 00:17 编辑

好题目,还是我来说个实在点的吧。

生料带缠一下电源线尾插。拍个图,一目了然。


还有,既然图上看出来了——把地垫用玻璃胶粘在cd机顶盖和底板上,别挡住散热口,留意温度。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1-18 01:03
好题目,还是我来说个实在点的吧。

生料带缠一下电源线尾插。拍个图,一目了然。

gzhwlihui 发表于 2012-11-18 00:13


缠胶布这个有什么道理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1-18 02:30
不断地靠银子堆砌出来的声音,完美吗?这改善一点,那改善一点,呵呵。
xgl890 发表于 2012-11-17 20:21

这话。。。哈哈。。。过来人啊!
三千块的系统也是银子堆出来的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1-18 02:37
我细细琢磨这话题,最后认为似乎只有摆位是绝对不花钱的。

其余都要花钱,只是忽略不计的花钱罢了,比如生胶带。早几年还见过168上有人推广橡皮泥撮成一条条的往机壳上粘的招,那是为了减少谐振,想想还算靠谱,这是穷玩的乐趣啊。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1-18 06:46
我细细琢磨这话题,最后认为似乎只有摆位是绝对不花钱的。

其余都要花钱,只是忽略不计的花钱罢了,比如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1-18 02:37


哇,狗儿老哥居然也可以这么严谨!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1-18 06:59
本帖最后由 Rozinante 于 2012-11-18 07:00 编辑
用仪器测试器材频响范围,是用数据指标考察它展现频率范围的可能性;调整频响曲线是主人听音爱好和习惯的需 ...
670707 发表于 2012-11-17 09:36

我觉得670707兄说的这些其实就是“解析力”。音响不需要解析观众咳嗽、指挥翻谱、录音师打哈欠一类细节,而恰恰需要解析演奏者的意图和风格特点。

如果音响真的能把这些都反映出来,听音乐只会变得更轻松,需要听的东西都直接灌到耳朵里了。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2-11-18 11:58
我之所以提出不花钱这个话题,是因为这些年在我周边看到不小玩音响的朋友投入不菲.但是

很多时候出来的结果却是不尽人意!(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看起来和我提出的话题好

像是矛盾了(要花钱),但我深一层的意思是通过手头现有的东西先来个合理的调整和配合.(相

对不花钱)(包括器材的空间的)

其中音箱的摆放是不用钱的又是要学好的一个基本功!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8 12:20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先生好,几年前曾经看过日本音响第一写手的访谈录,老先生委婉而谈;有些内容,当时看来像变魔术不可思议,现在总算会在30分钟内按照客人之喜好,调教大致所需声音,这一切仅是在现有设备上调整而已,比如:减弱一些“解析力”,增加一点温暖的音色;动态小一些,突出“平衡度”;不要人声往后靠,那么就使他(她)朝前走,等这一些,我知道怎么处理了。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2-11-18 13:22
请教是怎么处理的,强烈关注
作者: rover    时间: 2012-11-18 13:57
越看越玄乎啦!
作者: bluemagna    时间: 2012-11-18 15:18
670707先生,人声如何往前站一些,望详解
作者: gzhwlihui    时间: 2012-11-19 00:47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生料带减震性能很好。而且材质不会增加额外的电容值,很中性。
大家试试看吧。一开声会有点干,过两天就好了,基本是正面的提升。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1-19 04:29
回复


   生料带减震性能很好。而且材质不会增加额外的电容值,很中性。
大家试试看吧。一开声会有点 ...
gzhwlihui 发表于 2012-11-19 00:47


多谢解答。胶带也要煲两天啊,哈哈。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2-11-19 11:55
不花钱之二

各器材的电源相位调正!很多时候会带来大惊喜!
作者: Jwang    时间: 2012-11-19 12:17
胶带到是没听说过,我知道有人用黄色的封煤气管Telfon。说是有效。


作者: s1.4    时间: 2012-11-19 12:48
我细细琢磨这话题,最后认为似乎只有摆位是绝对不花钱的。

其余都要花钱,只是忽略不计的花钱罢了,比如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1-18 02:37

同意狗兄之摆位不花钱,另外最有效的估计就是改善听音环境了,呵呵!


作者: s1.4    时间: 2012-11-19 12:50
我细细琢磨这话题,最后认为似乎只有摆位是绝对不花钱的。

其余都要花钱,只是忽略不计的花钱罢了,比如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1-18 02:37

同意狗兄之摆位不花钱,另外最有效的估计就是改善听音环境了,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1-19 13:11
同意狗兄之摆位不花钱,另外最有效的估计就是改善听音环境了,呵呵!
s1.4 发表于 2012-11-19 12:48

一般说来不花钱能改善听音环境的话那也是体力活了。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1-19 14:26
一般说来不花钱能改善听音环境的话那也是体力活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1-19 13:11

来回摆;累点没关系P反正不花钱



作者: 自由天空ly    时间: 2012-11-19 20:13
调整摆位,该善环境,耳朵收货,调出好声。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2-11-20 11:35
不花钱之三

到器材的摆放位置了!当然受地方条件的限制不能随意摆弄.但在规划好的前提下可以纳入计划中!

最常见的是把器材放在两个喇叭之间的区域中,这个位置是两个喇叭聚焦和声场集中的地方又是震动得比较厉害的地方!有条件的不建议放,可尝试把器材放在侧面重心放置要低尽量避开声压震动大的区域!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1-20 22:42
胶带到是没听说过,我知道有人用黄色的封煤气管Telfon。说是有效。
Jwang 发表于 2012-11-19 12:17


说的就是生料带,封暖气管的,应该跟这个差不多。被我简化成胶带了……
作者: 子雨    时间: 2012-11-26 17:01
拆开了装,装好再拆,高音装在低音位上,信号线换成Y插接音箱。。。。。。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2-11-26 17:12
认真看懂说明书 可以提高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2-11-28 13:32
不花钱之四

到单点接地的问题了(器材一般有电源的地/线路的地/外壳的屏蔽接地)

要接好落地点我的做法是,首先你要对每一台器材单独的电源相位要调正.然后再由前往后一路连接起来.在这过程中全部器材都不接地线(先不要用发烧线可用跟机线剪掉中间的地线端)然后开机听一下有否不正常是电流声.正常的话可用一线接电源插座的地线,另一头可分别试每一台器材的外壳地或有专用的接地端子.听听看接到那里底躁的声音有变化当然是越安静越好了(正常是接前级或合并机的,但环节一多就不一定是前级了要实试)再下来是选定的器材接地其它的不接(实际操作可打开器材的外壳把接地线端的端口断开)

当然了实际上每个朋友遇到问题都会不尽相同这样的操作需要有一定的电路知识和动手能力,不是所以朋友都可以做到的.




作者: schottky    时间: 2012-11-28 20:33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个人认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生料带在此的作用是填满插头座的空隙。
接触性能主要还是靠针和孔的接触力和材质。
对电气性能,包括电容啥的和音色等是否有影响,没有试过不好评论。
不过块儿八毛的东西试试也无妨。

   
作者: 功夫茶    时间: 2012-11-28 22:19
同意楼上的意见。这样可能起到减震作用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8-26 11:46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9-1 08:03 编辑

地线的话题说来长篇了!你懂得玩可用不同线径、结构材质、长度和连接的位置等、调声乐趣无穷!

多年前我已经玩铜板星形接地了,英国的铭是玩接地的大行家、熟悉的朋友就会神会!灵活把握运

用将会受益良多!

地盒近年盛行,虚地和实地之间其实有许多巧妙的链接。相互配合会事半功倍的!
作者: fxax    时间: 2017-8-27 09:49
谢谢!这一玩法应该能解决不紧的问题,有创意。
作者: wjh516888    时间: 2017-8-27 10:02
无疑这绝对是一好贴,假设硬要将用了一点点生胶带也说成是花钱了,那真的是无语。
作者: fxax    时间: 2017-8-27 10:10
我也来谈点感想:如何少花钱改善音质
1、电源改造:前后级最后分开二条专线,不能分开,绝对不能共用一个插线板,会劣人音质。
2、墙插:得用好点的,比如说瓦特;
3、摆位:这个很辛苦,用XTZ慢慢调整,看响应曲线,一定将驻波减到最小,调到尽可能平。
线材其实是最花钱的,这玩意一算账,一个大窟窿,往往会超预算。那就用专业的监听线材。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8-29 09:34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11-4 09:50 编辑

论坛提供非常好交流平台,高手们应该多分享实战方面的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器材搭配在我看来没有太多的秘密了,为细部间的配合和整合要花点心思。

我自用的频谱分析器材是手持的台湾产4U2SETsv用了十多年了,其中RTA/SLM和RT60用得比较多.玩音响首先是空间规划在扭曲的房间里声波都在打架怎么能好。近年我的重点都放研究房间上了,家访令我我学到很多东西!声音的走向有明显的房间特性!三维尺寸、各个面的处理、空间里放置的物品位置、灯光调控、空气净化等都是要考究的地方!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4 10:32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11-4 10:37 编辑

不花钱之五

各种小道具的正确灵活运用!烧友都是从感性认识交学费再过度到理性的,当你知识面越广时就能够越客观平常心去对比和面对剖析问题!多层次去调整尝试解决问题!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各种音乐类型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首先要找对自己喜欢的就好,当然器材能适应越广泛就越好!但好难过程环节上的缺失和各人的条件认知因素都是关键点!

器材间的连接点有很多,包括机内的 所有数字、音频信号环节的线 电源环节供电端、取电端、开关和接地处理 各类的架 垫才 器材放架的位置 高低都会有影响 黑胶就更加考究了!

有时候把玩过程在现有的物件中的不同搭配使用,端口插口的清洁 线材的整理处理 空间里的物品使用等等都不用花钱!就看你认真细心和对音乐理解和认识的广度了!


作者: 吕光鲜    时间: 2017-11-4 11:28
54楼电源箱的做法非常值得一试,准备在新房间做!赞
作者: 水口烧    时间: 2017-11-4 14:19
在30平米内的听音室每只音箱后面放一块踏脚绒布中频立马减弱,相当于听音室加了两个人把中频吸了一些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6 12:56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11-6 12:57 编辑

30平米的立体容积不算小了!绒布吸中频立马减弱就有点过了!空间里的物件 材质 形状 重量 尺寸 多小 厚薄 摆放位置 高低等都会有影响!三维的尺寸比例为先 大件的物品通常都定位了 细部再去考究 箱的摆位为主道围绕箱去定皇帝位的相对位置 器材最好放置在侧面避开震动再严重的地方!我微信相册上有多个器材和空间的家访图片和说明、想交流的朋友可以加我聊!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8 08:55
下面来说架和承垫、空间等的话题!


器材架 垫板、垫才等的道具都离不开谐振频率的关系! 机箱设计是另一个重点!

下面引入两个音响学名词:

1,Virtual floor(虚拟地面)

因为地板的各种不好,我们得重建一个地面让器材得以安生,这就是Virtual floor。重建一个优秀的Virtual floor,最基本要求厚重扎实,其次是材料与结构的运用,比如三文治结构、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等等,在这方面各个品牌各施各法,音响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特别出众优秀的Virtual floor出现。


2,Landing scheme (落地方案)

任何一件音响器材最终要落到地面上的,只不过是看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落到地面上。Landing scheme 讲究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隔绝地板本身的震动,而针尖式的点接触是最简单的也是永恒优秀方案之一。我们可以看看几乎所有上档次的音响器材架,无不运用到这个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技术。只不过很多器材架脚钉的材料并不能做到很尖细,比如普通的铜与不锈钢等,这些材料对于尖钉来讲是劣质的,假如加工到一定尖锐程度,在实际使用中,稍微的重量就会令尖头钝化,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材料做为尖头,并不是好声的材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0.1毫米与一个0.2毫米的尖头,其接触面积相差便是一倍。这是我们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在研究与实验中得出结论,同样一种材料,尖头的大小对声音的细腻、宽松度等都有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讲一种优秀的材料,大致可以肯定尖头越细越好,但是机器加工已经不能给到我们需要的程度,现在已经到了人工细致打磨的步骤。

这两点理解透彻,对于日后选购器材架有极大的帮助!

以CMS单层架为例子,剖析一下其结构。为何脚钉下面还要加一个小垫子呢?而且好像很多较为高端的器材架都有,这样做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地板或者好看,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脚钉而言,小垫就是它的Virtual floor。而对于上面的钢珠而言,底下的十字结构就是它的Virtual floor。对于层板而言,钢珠上面的小垫就是它的Virtual floor。在一个非常简单、必要并且稳如泰山的结构里实现了三层Virtual floor与两重Landing scheme。这些都是一个优秀器材架的基础。

而多层器材架是比单层器材架更加复杂的避震平台。一个合格的多层架,必须是每层之间具有隔绝交互影响的功能。而不是硬生生地将架子上所有器材集中起来通过唯一的结构来处理。到今时今日,这样的架子只能被称为节约空间的置物架。至于声音如何,只能自求多福了。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市面上每一层都具有独立避震处理的器材架价格的确不是一般发烧友能够负担得起。


作者: Schumacher    时间: 2017-11-8 10:28
深度好文,学习学习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12 11:49
家居玩音响有难度!在开方式的空间又要照顾到家庭,很多的事情要妥协!

我家访过身边的烧友不小上图吧!这个在客厅一看就知道家里的领导支持啊!
全用来玩,幸福!享受!一天的辛劳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融化了!

全景图上空间和摆位和器材搭配上都有很多的秘密先考下各位的眼光!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7-11-12 12:16
zhidong 发表于 2017-11-12 11:49
家居玩音响有难度!在开方式的空间又要照顾到家庭,很多的事情要妥协!

我家访过身边的烧友不小上图吧! ...

庙小了点。
马马虎虎听听吧。
作者: 如翼    时间: 2017-11-12 20:10

学到了。。
作者: 观自声    时间: 2017-11-12 21:35
铺设水暖地暖的地面,对于系统影响很大,尤其是硬盘唱机。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15 09:03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11-16 09:46 编辑

庙不在大小!有仙则灵!

我喜欢家访的原因是可以去学习到不同空间的布局、系统器材间的搭配所反映出的声音差异和特质

然后融合、贯通、总结出的宝贵实践经验!就更能用平常心去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下面来个大庙!主人是好友也是室内设计师,声学装饰前和我沟通过完成后视觉和听觉都很不错!

我这个家访的主题是中古之声 空间里的反射 吸收 扩散等的整体布局设计时建模和装饰过程的改动

都要仪器的监测和人耳的双重修正!器材摆放好后还要实际去调整再测量!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19 09:20
下面来别墅的独立音响空间 庙不算小高度是最大的问题!长边和短边的摆位都尝试过。

主人都算是知深的烧友了和我经常开同轴党内的研讨会!器材现阶段需没有完善搭配上的

融合但箱是最关键的元素!所有的空间 器材 周边等的环节都离不开箱的特质个性的搭配

不同空间 器材 个人所要求追求的都不会相同!正是这样另我欣赏到各色的情感和美感!

听音乐其实没那么的复习,真正投入其中会忘记很多所谓的HIFI指标!和PK的欲望的!
作者: jerry665    时间: 2017-11-20 18:06
不花钱的折腾方案:
一、认真检查所有机器电源相位。
二、区分确认CD碟片的相位(LP没玩过不清楚有无相位之说,CD相位声音是有区别的),当然前提是CD机或解码有相位选择开关。
三、如果用公共地线的话,尝试去掉看看效果如何,最好是前两部完成再说。
四、音箱摆位以及所有器材尽量调整水平。

个人认为,第一、二点是玩音响最基础的功课之一,没搞清楚这两点之前,对各种音响器材的评论非常值得商榷。
作者: SUN777    时间: 2017-11-20 18:36
不定期進行电源、信号线等接头的清洁,聲音有正面变化。
作者: frank2063399    时间: 2017-11-20 19:11
墙角放2个毛绒娃娃 作为吸音,效果不错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21 10:25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11-30 16:39 编辑

空间里的事...先来关键词

直接声和反射声的关系、三维尺寸和房间频率分布关系、音箱和房间的关系、箱喂饱空间和器材间的搭配关系、系统调教和房间的互动关系。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1-30 16:40
直接声和反射声的关系

直达声:从声源经视在途经直接到达听者的声音信号.直达声的作用1是我们感受声源本身特征的基本依据,是受周围环境的声学环境影响最小的信号,受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2直达声持续时间与声源的辐射时间相同3直达声是判断声源宽度和深度的重要依据。
反射声:声音经过建筑物反射后进入人耳的声音叫反射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比如墙面、地面、桌椅等)时,一部分进入障碍物被其吸收,一部分被障碍物反射回去(即回声,其反射方向同镜子反射光线一样)。它通常分为一次反射声、二次反射等如果在室内直达声和反射声往往先后作用于人耳,实验表明当两者时间相差50ms(0.05秒)以内,人耳听不到两个声音,反射声起到补充直达声的作用,声音变得厚实、丰满。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2-5 08:37
三维尺寸和房间频率分布关系

室内共振模式虽然会在频率响应上产生些峰值和谷值,但却可以通过挑选房间的长、宽、高的合理比值来使共振模式在低频端分布能够更为均匀些而将这些峰值和谷值减为最小。现在便以大小完全相同,但房间的长、高、宽比不同的两间房间为例,看看室内共振模式的不同影响。

  第一间听音室的长、高、宽尺寸比例不大好。其长度为7.3m,宽度为4.88m,高度为2.44m。因此,可分别计算出在长、高、宽上的室内共振模式如表1所示和第一间房间内的共振模式。

注意长度上的第三共振模式(f3)为72Hz,跟宽度上的第二共振模式(f2)的70 Hz以及高度上的第一共振模式(f1)的71Hz基本上重合,这三个共振模式的重合,便会在频率响应的70Hz处产生一个极大的峰值。这种极令人讨厌的情况还分别在140Hz,213Hz以及284Hz时出现。这些共振模式之所以会重合的原因是:听音室在长度、宽度和高度上的比值刚好为倍数的关系。实际上,长、宽、高的三个共振模式中,在频率70.6Hz,141.2Hz等的频率上是完全重合的。由于四舍五入的关系,才将它们稍微拉开了点了而便于观看(图1便是这些共振模式同频率的关系图)在105Hz到140Hz之间并无共振模式出现,因此在140Hz的叠积便更易于听出来。结果便会在重放时听到一个相当响亮、过重和声染色严重的低音。

  由图1见,共振模式比较靠得近,因而留下的间隔很大。共振模式之间的“空洞”的危害同那些重合的共振模式的危害是一样的。它们将会使相邻近的共振模式听得更为明显。

现在再来看看长、高、宽三维尺寸较好的第二间听音室的情况。这间听音室的空间和第一间听音室差不多。但房间的宽度、高度和长度的比例好些。其长度、宽度、高度的尺寸分别为6.4m,4.27m,3.05m。对第一尺寸所计算出的室内共振模式如表2所示和第二间房间内的共振模式。


根据此表所列的数据而绘出的共振模式图如图2所示图2 房间比例尺寸好时的共振模式图比较图1和图2,第二间听音室内的共振模式分布得更为均匀些。虽然还是有共振模式的重合,但已不再像第一间听音室那么严重。第二间听音室的低频响应便更平坦些,声染色也少了点,低音也比第一间听音室的更紧凑结实和更有力些。注意房间大些时,固有的共振模式也自然会多些,因此,如果房间的比例尺寸也好时,分布便会更为均匀。房间越小,室内共振模式的分布便越差。倾斜的天花板将会使高度上的共振模式也跟着起些变化,因而不会再像普通房间那样让共振模式出现在与之相同的频率上,而是拉开了一点。如果天花的低端为2.4m,高端为3.6m,则在计算时可取高度的平均值3m。倾斜的天花板虽然不能消除共振模式,但却可以使共分布得到改善。同样,倾余的墙壁也能够让共振模式跟着倾斜,但却不能消除共振模式。

如果能够避免使用正方形或立方形的房间来作为听音室,则室内共振模式的影响便不会显得那么明显。也就是说,尽量不用宽度和高度相同或是宽度与长度相等或是长度与高度一样的房间。当然,三边尺寸相等或是长边与短边成倍数关系的房间也不宜使用。如果天花板高2.4m,便应尽量避免再有2.4m,4.8m和7.2m的宽边或长边。注意共振模式是始终存在的。三边比值好些的房间只不过能够让共振模式分布得均匀些而不能阻止共振模式的重合。表3是根据美国声学家M.M.Louden(劳登)的计算而按照好坏程度列出的房间的最佳比值。


表3 听音室长、宽、高的最佳比值表 注:表中的X可以是房间的长度,而Y可为宽度,反之也可。

根据此表,对于天花板高为2.64m的房间,理想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便分别应为2.64×1.9=4.94(m)和2.64×1.4=3.64(m)。而对天花板高3.8m的房间,最佳的长度和宽度则分别应为7.3m和5.3m。注意,虽然对于二个不同高度的天花板可以计算出不同的数值。但长、宽、高的比值仍是相同的。正是由这些比值去确定室内共振模式将会如何地分布。

此外,三维尺寸比值好的大房间便比同样比值的小房间的音响效果要好些。在大房间内会产生更多的共振模式,因之在频率上会靠得更近些,分布自然会均匀些。但应记住,好的比值并不能阻止共振的发生,只不过能让共振在音频频带内分布得均匀些。好的比值可以防止共振模式的重合,并消除影响更严重的共振模式之间的那些间隔。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2-6 10:43
音箱大小和房间的关系

我自己就是小空间玩大单元音箱的实践者!音响的发烧友,你有没有见识过能够在较大的空间里把音场扩展至穿墙破壁、效果惊人的神奇小音箱呢?为什么日本的发烧友反而喜欢在小斗室里玩大个的JBL音箱?到目前为止,不少设计新颖、质素高超的小音箱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重播出惊人的音压和与其体积完全不成比例的音像,但是发烧友们同时也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大音箱那种独有的从容感。在这里是没法表现出来的可以断言,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可能的理由很简单这是自然规律!

其实我们不必非在音响中去说明,现实生活同样存在这样的道理。比如说,一辆动作正常、排气量6000CC的豪华轿车,不论你是给它狂踩油门或是缓缓地加速,它总是给你一份绵绵不绝、犹刃有余的感觉。相反,当你在一辆1300CC小车上加速,它给你的只有敏捷的反应和急速的窜劲,至于从容感,当然就谈不上了。由此可见,动能释放量的多少,对该物件本身的稳定性和失真率重要性。所以小音箱始终是小音箱,它的发挥主要还是要依赖于听音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一般来说,由于我国的居住条件所限,我们的听音面积大多在二十平方米左右,我们所谈的音箱当然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音箱”。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音箱才算是合适的小音箱呢?由于不同品牌的音箱具有不同的设计,例如效率、响度、频率响应、承受功率等,所以很难定出它们在体积上的限制,不过,在我们目前居住条件下,小音箱的容积以12升到15升较合适在于音箱发声时需要一定的空间让空气流动,音箱体积大,流动的空气多,在小房间里就容易产生驻波,产生“嗡嗡”的震响。如果是在大房间里玩小音箱的话,由于其空气流动量不足,因而会造成音场窄小、声音不饱满等现象。
  
有朋友在选择音箱时不知道是先二路分音还是三路分音好,中国有句老话“无三不成几”。那么小音箱真的要用三分频才算是好东西吗?这当然象是有点无稽之谈,不过从理论上讲,确实三路分音三单元设计在物理特性上具有其优越性,但当遇到小音箱这种特殊的体形,再加上成本的问题,那自然是两路分音两单元的设计比较合理了。那么两路分音两单元的音箱岂不是取巧之作?其实要处理好两路两单元在频率响应上的线性,比三路分音要难得多,问题主要是高音与中音之间的衔接很难做到线性,这要牵涉到太多的技术问题,三言两言难以解释清楚。总之,有经验的发烧友都知道,能够发出好声音来的两路分音式小音箱,它们的设计必定具有一定的平衡,所以发烧初哥们完全可以不必再为音箱喇叭单元的多少而烦恼。

别外一个问题是喇叭的口径大小,一般来说,最理想的中低音单元直径应该在6英寸以内,而高音单元则要用比较小的为好,这主要是从扩散性来考的。口径的大小,只能增减其相对的能量,所以很多时候在某些场合下,一些体积和单元都较小的音箱在相应的摆位条件下,反而能营造出较佳的音乐画面,这才是以小胜大的真正秘密。

最后让我来谈谈音箱低音反射孔的朝向,如果音箱采用远离后墙的摆位方法,则后置反射孔比较好,除了有助于扩散外,也容易借助后置音场的空间来延伸低频,制造出意想不到的低频效果。低频导向管以修了园边的比较好,这里因为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乞流通过时所发出的噪音,而它们的口径和长度一般不要加以改动,因为它是低音反射式音箱的生死之门,好音箱的导向管在经过厂家精密计算并加以调整后,得出了一个最佳的数据,所以最好是不要轻易地去改变它。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2-7 17:55
本帖最后由 zhidong 于 2017-12-7 17:58 编辑

箱喂饱空间和器材间的搭配关系

箱喂饱空间指的是音箱出来的能量平均值,在普通家居人耳能承受舒适的声压下所产生的饱满程度。我上面已经论述了音箱大小和房间的选取了!现代高价高质音箱声音都有种精致的美但音乐出来的气氛融合我觉得味道淡了点,地方大当然是好但声音的饱满度和合适音量时的平均声压的宽松度就有考究了!搭配的要求不低功率不能小、另房间高度通常受限制,音箱的高度高距离天花的距离近天花对应下来的反射会比较强也是要注意的要点之一!箱用的单元口径大和多个大单体的匹配会比较适合大地方去舒展拳脚 古典 交响曲 大型小提琴钢琴协奏曲等的重播要求尤其是啊!

系统搭配上有几个重要的接点,空间上是喇叭和你房间的匹配、喇叭出声音的整套下来的风格类型都来自音箱、接下来功放去驱动控制好音箱前级是总整理协调好信源分配和有足够的电流去驱动后级、信源是起点质数决定很多指标性的东西前面都没有提供后面是没可能无中生有的!系统是主骨干正路后线材、器材架等的附件加入的整体工程!调整和搭配上用到的技巧和知识不小看你个人的口味 财力 经历和经验的汇总了!

严肃的古典音乐现场演奏的听感!声音高密度、音色透明、音场深深的深度等的音响HHIFI指标其实都不会缺!但呈现的方式不一样现场演奏乐队规模和空间比家里大得多声音延伸和空间的散发扩散自然度也远不是小空间可以形做出来的,声音出来的声压平均度 气氛 粘稠度 舒缓性等都不同!说明真实音乐里面没有过度追求HIFI指标性东西的!家里花大的价格去弄器材有相对大点的空间还喜欢古典和大型交响乐!是否是用现场真实的音乐来参考呢!

话说回来有人马上就提出HIFI能和现场去比吗!听声音有时候家里效果比现场还好。这一点都不奇怪现场你座的位置就决定你能听到和感受到的声音效果了反而有时不及家里但气氛就真不一样了!

综合在家里我提出选音箱是最关键了!喂饱空间才能有气氛 宽厚的声音特质出现,建议考虑下号角的音箱号角的特质有大能量和宽厚的声音搭配调教得当全面性都不会差!但对个人的知识面技术面等的要求不低!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2-7 19:38
别外一个问题是喇叭的口径大小,一般来说,最理想的中低音单元直径应该在6英寸以内,

请较  为什么 是6英寸以内? 不是有人说  低音单元 要10寸起。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2-8 08:44
再详细点说最理想的中低音单元直径应该在6英寸以内是对低频有限类小书架音箱的大多数单体的选取,6英寸以内的单元口径腔体比较接近人的口腔的容积发声的共鸣。成功的例子不小3/5就是经典低频从80HZ左右就滚降高频10KZH以上也是,但可贵宽广的中高频段就比较出彩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了!现代优质书架箱的单体箱体改良进步频宽扩展是好事但保持中频的朴实同时两端延伸做得理想的价格不菲同时驱动搭配要求都不低!

大书架箱8寸10寸12寸等的都有,相对口径小的声音出来的平均声压的饱满度就好得多了。箱体同步加大低频的延伸滚降就比较自然舒缓!还有通常效率也会高点驱动搭配上会更广泛。合理设计搭配不同类型高频单体就展现不同的声音风格类型了!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2-8 11:16
所以,小口径中低音单元 加上 超低音 可以构成完美了, 是这样吗?
作者: rock    时间: 2017-12-8 11:48
dx300 发表于 2017-12-8 11:16
所以,小口径中低音单元 加上 超低音 可以构成完美了, 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其实从物理角度或频响角度而言,大单元或(多只)小单元的箱子基于不同设计都是可以出到一样低的低频频响,但听感的差异很大,大单元的低频更自然,低音乐器的形体感和一致性更好,但速度慢些,多(小)单元并联模式,速度感好,但低频乐器的形体感和一致性稍弱...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2-8 21:47
现代音箱设计 多是8-10寸低音单元为主。 记得ROCK版 你的小证据  就是多个8寸低音单元。 4件套 的顶级箱子好像 也越来越流行。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7-12-9 10:24
讨论问题的两面性,大单体单元由于音盘面积比较大运动驱动空气的面也较大小的移动距离就可以有相对大的声压了。小点口径的要快速运动产生更多的空气帮助发声, 再一个大单元音盆的质量 支撑等结构都是影响灵活性反应的涉及设计电声特性等的一系列指标就不展开讨论了!现代音箱设计多是8-10寸低音单元为主就是兼顾到各方面指标再配合箱体的整体设计,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独门秘方的展现出来就是不一样的风格。驱动搭配要求也相对提升!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www.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