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1199

查看

5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wjh516888

37#
发表于 2013-1-4 23:16:06 | 只看该作者
清兄再搜搜“听音室设计”。本论坛也有好多类似的帖子,好像多数不主张重吸。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3-1-4 23: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清兄可搜一下“小房间听音室装修”,到处都是的。不过有些论点好像与其他的不一样,您可搜“建一 ...
wjh516888 发表于 2013-1-4 23:00

我也没有头绪,现在都用了大量木吸音板,吸音棉。不过吸音反射面积比例还是算过一下,尽下人事。谢谢老兄。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3-1-5 03:27:53 | 只看该作者
[quote]我也没有头绪,现在都用了大量木吸音板,吸音棉。不过吸音反射面积比例还是算过一下,尽下人事。谢谢老兄 ...
清兵 发表于 2013-1-4 23:24 [/quot清兄能否谈谈吸收的比例和细节。谢谢。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3-1-5 13:08:12 | 只看该作者
清兄,看来不是您谢我,而是我要谢您了,至少在您的帖子中学到不小东西。您装修前还是作了大量的功课。我在装修前还看过一遍文章(帖子),强调:别怕吸音后房间面积小了,小了那点面积的正面因素远大于不做吸音处理,所以吸得应该是太多了,不管怎么说,击掌后声音还是发闷,音场下沉,说话声(音色)与通常不一样,别扭。您的房间大小太让我羡慕了。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3-1-5 14:11:53 | 只看该作者
清兄,看来不是您谢我,而是我要谢您了,至少在您的帖子中学到不小东西。您装修前还是作了大量的功课。我在 ...
wjh516888 发表于 2013-1-5 13:08

大家都是没事找事捣鼓来玩吧,哈哈。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3-5-12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我在听音室调试中,想起您的文章(交响乐的吸音比在15-20℅),但我记不清具体的百分比,找您的文章,才看到您的问候。对不起现在才给你回复。
     现在回报回报我的调试过程。初次开声,没有高音,声音从箱体发不出来,驻波太多。可以说要啥没啥。大概开声的第二天我就找人拆天花的地毯(地毯非常厚)。地毯拆掉后,好听了许多,很多朋友认为好听,比老房子的好。但驻波还是很多,还是感到闷,说话费劲,算了一下吸音比33℅,于是拆掉三层吸音板,算了一下吸音比22.6℅,拆除后驻波少很多,经调试后应该说还是满不错的,这时想减小驻波,在音箱后两角放了放了圆柱(地毯卷成的)驻波应该是少了一些,但可能是吸音比大了,没有先前的好听了,由于记不清交响乐的具体吸音比,就找您文章看到您的问候。于是又拆掉一层板,且将窗户的墙面吸音板拆除了,拆除后吸引比在18.6℅。现正在装修的恢复中,待几天后再说听感了。谢谢。
请再赐教。

点评

刘汉盛的“吸音说”万万要不得!他说的户外笛声是民乐思维,管弦乐没有混响肯定是不行的。  发表于 2013-5-13 14:27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3-2-25 16:41:3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是没事找事捣鼓来玩吧,哈哈。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清兵 发表于 2013-1-5 14:11

清兄:过年好,在我装修前记忆中看到两篇类似下面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好像是刘汉盛的。全文如下:小房间听音室装修
我也谈论小房间听音室装修,欢迎大家扔砖头.
首先我要声明,科学技术是向前发展的,新的总体来说是比旧的好.虽然新技术发展过程当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但是科学技术总还是在进步的,80年代初,CD刚推出时存在许多不满意的地方,但今天SACD声音之完美,自然.如果认为古董就是好的话,那我想就不能讨论.
听音室装修牵扯到建筑声学,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目前很难找到系统性的,一般参考音乐厅和消音室的设计
根据我最近几年设计的几个听音室,包括纯笛现在在用的简易听音室,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以后用空再介绍不同听音室的设计.
一般的听音室以吸音为主, 扩散为辅,或者纯粹吸音.不要以为音乐厅是完美的,实际上音乐厅的声音是很不清晰的,定位也是不清晰的.因为音乐厅 为了使不同位子每一个人都能听到声音,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扩散以提高声压.引起混响,延时过于长,影响清晰.这个搞过音乐厅设计的人都明白.也不要害怕大量的吸音,实际吸音越多声音越清晰. 我不相信吸音多了声音就发干,声音清晰就发凉了.其实那是音响设备瞬态失真太大,解晰率太低,音乐细节无法重现.假设你在宁静的室外空地上,这几乎没有扩散,而是完全吸收,那时你听到的琴声,笛音会声音发干的吗?实际是非常自然和谐的.但在大量的吸音听音室,大部分音响设备会有暴露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甚至于无法听.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房间听音室装修主要概念.
1,频响,一般的音乐厅设计要求范围是125Hz-4KHz  . 听音室装修高要求的(63Hz-8KHz)(目前技术水平).  2,T60,指的是混响,一个声音发音到-60dB的时间(S),扩散和吸收是一对矛盾,扩散提高T60,也就是把清晰度降低,吸收是减少T60声音轻,但清晰.  3.延时,指的是发音到反射回来的时间(mS).为声音的清晰,一般要求小于25mS.交响乐厅T60一般为2.0(老乐厅2.2-2.4,新建的1.6-2.0),低音提升10%.歌剧院一般为1.8,主要是为听清歌词.随着设计水平的提升,新建的音乐厅一般T60比老的短,北方比南方短.自然录音棚T60为1.3左右,比音乐厅的声音清晰许多.小房间装修T60,从技术上说无法达到0.6以上,因为吸音不足,造成严重的频响不平衡 .为什么小房间扩散没什么用,反而造成不平衡,声音怪异  .一般家庭小于100立方米的房子靠扩散不可能达到低音的平衡,一般正常说要扩散低频起码需要四分之一的波长,50Hz的驻波,需要1.7米齿长的扩散板,在家里是无法装修的.如果要起大作用的话需要二分之一的波长,那就更没法处理了.所以低频只能靠吸音来解决频响的平整,一般100立方米的房子达到正负2dB,那么T60一般都低于0.55,根据音乐厅的特性,高频的T60是不能高于低频的.如果高频过多扩散造成T60增加,引起高频的T60大于低频的T60,刚好与交响乐厅低频的T60大于高频的T60情况相反。
发烧听音室的设计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录音唱片再现, 录音唱片内已经带有录音棚,音乐厅,歌剧院的残响.不需要我们再人造.即吸音为主.
现在只有找到这些文章来安慰安慰了。哈哈!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3-2-25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3-2-25 18:14 编辑
清兄:过年好,在我装修前记忆中看到两篇类似下面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好像是刘汉盛的。全文如下:小房间听 ...
wjh516888 发表于 2013-2-25 16:41

兄弟有心了。说说我的看法,供参考。
关于听音室装修众说纷纭,家家都好像有理,只有看你信谁:
1、有说要全吸收的,比如查教授,以及若干声学专家,这是科学派;
2、有说要全扩散完全不吸收的,请参考cns网站的宣传语,据说引进自香港,完全没有驻波云云,这是进口派;
3、有说要部分吸收部分扩散的——这个说法分两种:
一种是吸收部分频率反射部分频率,请见刘汉盛枪文,以及在本坛做听音室装修推广的帖子,这是包装成“老烧”的商业派居多,不少不是要写给杂志卖钱,就是要招揽装修设计生意。这是商业派。
一种是全吸收频率和全反射频率的,请见我转的石井申一郎和地质大学的声学设计帖子。这是完全是鬼子的方法。可称鬼子派。
4、还有一种,就是完全把听音室当成录音监控室装修的做法。这是录音派。

这五个门派,不是有经验就是有数据,你信谁?
我不知道谁是对的。
兄弟,你呢?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3-2-25 19:3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wbjman 于 2013-2-25 20:02 编辑


房間處理的方案,多於天上繁星,沒辦法一一嘗試。多年下來,不外乎處理面和處理點的。總括的說,面是基於電聲學書本上理論,把聲波變成熱能,或有效的擴散聲波。點的則是別具旗幟,以巧妙的方法,產生幻覺,或移花接木,轉移視線。
現代的裝修是音響的敵人
家居裝修,流行是線條明朗格調清新,但變成音響的第一號敵人。舉幾個例子
1.大理石或平滑的地磚
這種地磚明亮,把房子的亮度加強,更加添加一股高貴氣氛。但是這平滑的光面,是強烈的反射面,地磚還可以地毯來處理。但用大理石來作牆壁裝修,需是高貴,要好聲最好避免。
2. 落地大窗
玻璃也是反射強烈,加上整塊玻璃會震動,窗簾是基本動作,如果發現玻璃因振動而產生諧振,要出動其他寶貝才能處理。
3.同一原因,裝修用大塊鏡子,把空間變大,這問題更大,因為不能用窗簾。
4. 玻璃框框的畫,書法,照片都是反射面,可免則免。
普通家庭不願意變成錄音室,牆壁上可以用來吸音的法寶
大部分朋友,都不太喜歡家裡變成錄音室,或是補丁的動貼西補,把牆壁粘滿吸音材料,擴散板,大型吸音柱更不能進入客廳。
不要因為這樣而放棄處理房間,有還是有方法,這是多年和許多朋友找出的方法。
油畫
不要用玻璃框油畫是很管用。又有裝飾作用,甚至可以比音響設備昂貴。有些朋友用國畫或書法,敗筆是用來玻璃框框,引起反射,失去了吸音效果。這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如果要再出招,可以在油畫後面加吸音材料,加強效果。




不過現在藝術品價錢狂飚,幾張油畫可能比音響還貴。
掛毯
漂亮的掛毯,是優秀的吸音材料,找到好的不要錯過。可惜不少朋友迷信,家裡不願意掛起毯子,‘意頭’不好。
羊毛或動物毛
澳洲羊毛是很優秀的吸音材料,掛在反射點,十分有效。愛護動物者可能不願意看到老虎皮。。。,但是比纖維地毯優秀。
窗簾 - 房間最好是把窗封掉,一了百了。如果不能的話,一定要有窗簾。窗簾是吸音功效和它的厚度成正比例,薄薄的紗窗,沒有功效。要有效一定要厚,還要有較多的接疊。最好是雙重的窗簾。
木製書架和CD
木製書架,特別不是全部放滿,是不錯的擴散面,有許多朋友用了後,覺得有效。
國外許多朋友把書房和聆聽空間放在一起,也是不錯的選擇。反之,木製CD架,全部放滿CD 後,是一個反射面,雖然反射不會像硬的牆壁一樣強烈,但不會有應有的擴散功能。但是它會幫忙改變房間的尺寸,重量也足夠,不會輕易引起諧振,適當應用可以達到目標。
衣服
測試房間時候,不妨用一套西裝或大衣掛在重要地點,印證處理的效果。
牆壁軟還是硬
多年經驗,有機會選擇,一定選軟牆壁。軟牆壁的施工要有點經驗,工程隊伍安裝木架或鋁合金架,裡面鋪吸音棉的厚薄,外面釘一層或多層石膏板或纖維板都有研究。不用木架,也可以用石膏板包布料軟化牆壁,有一定幫助。
若果要建間隔把地方分隔,這牆壁要小心,如果是等如一些辦公室的薄薄的板間隔,低頻會把間隔振動,你會發現低音不見了。到最後只有拆拆拆。
地板還是地磚+地毯
地板,地磚也是各有捧場者。但是地板下面一定不能夠有空洞的木架,空間要全部填滿,否則會引起震動,消耗低頻能量。切記切記。
地磚上最好用地毯,不同厚薄的地毯,不同材料會聲音不同。羊毛的比纖維的好,絲質的有要比羊毛好,波斯的比大陸的絲質地毯好。如果用絲質或羊毛的,可以考慮不是一大塊,而是一大塊加三四塊,用來調教聲音,加減反射。我現在是一大四小。兩塊薄其它厚。
天花要不要處理
天花是房間裡面最後要處理的平面,處理的話,不能太省只用三幾塊。
目前用的泡沫板效果可以,但是安裝要小心,一定要非常穩固,有朋友只是用bostik 黏在天花,聲波會引起震動,反而不妙。廣東有許多試音室也因為採用仿製品,質料太輕,也安裝不良,因此放棄。但是他們改用的木條,我認為功效一般。




有朋友說效果最好是用木質擴散板,用螺絲穩固在天花,一定不會震動,雖然價錢較高,也是值得。也許下一個設計會嘗試。
在澳洲的房間,天花沒有處理,聲音也可以,我的理論說天花是最後一關需不中也不遠了。
最要小心是假天花, 中心空空如也, 假若構造不佳, 產生的負面效果會令你痛苦一生. 拆又不是, 有朋友說可以像辦公室的鋁金屬架然後把纖維板安裝, 經驗告訴大家多三思後行.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3-2-25 19:30:1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寫下的博文,提供參考

第五章 房間處理的經驗 – 陰陽配合,風調雨順 Art of Room Treatment

如果說前面房間的聲音的預測是花樣多多,房間處理更是各有各的說法,沒有一致的理論和實踐。我也只能用我的經驗來討論這問題。

不管你的觀點是如何,但是房間處理是處理房間因為聲波,駐波和反射產生出來過多的能量。當你不能把房間加大,或在系統上把能量減低(比如換小喇叭),就只有兩個方法,吸收和擴散。

吸收是但聲波打到平面時候,沒有完全反射,部分化為熱能,因此消失,吸收能力越強,則反射越低,聲波化成熱能越多。透過這種消化能力,房間過量的能量得以減少,反射也減少,因此聲音更清晰。 

嚴格來講,擴散沒有完全把聲波變成熱能,只是像塊石頭碰到牆壁後變成許多小石塊散到四方八面。擴散得平均與否,在乎擴散面的設計,但是能量還是保持。

發燒友在吸收和擴散之間,有頗多的爭辯,眾所紛紛,各說各的,但是前吸後散,還是前散後吸,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大家都同意的說法。不過我的觀察,除了商業上的利益的選擇外,電聲學工程師一派是偏向吸收,發燒友則選用擴散。

網上看到的Control room 大部分是吸音多,不見得有擴散,音樂廳像國家大劇院,全部是擴散。

許多朋友的聆聽空間四面牆壁和天花都全部用上擴散板,好不壯觀,也看到現代家居的,地面是大理石地磚,旁邊是落地大窗的,其它空空如也的環境,聲音如果是好,一定是調教者功力深厚。
假如要較為深入的研究,房間設計是一門專業。你可以從房間的大小,用途,先計劃需要的RT60,從RT60 你算出需要的吸音量是多少。從這個數字,你可以算出不同材料,不同的吸音特性,設計到剛好的吸音量。

這裡我不准備詳詳述。這裡列出兩個圖表,房間大小,用途和吸音的比例。

不同材料,在不同頻率的吸音效率 (Coefficient of absorption),也可以見到不是完全沒理論的。

要認真,只有這種方法,其他的就只有靠經驗和實踐了。

我相信理論,但靠經驗。

1. 小房間,一定要吸收為主,大房間可以擴散為主,錄音室則是吸收。

2. 擴散不能減少低頻共振,不能減低100Hz以下駐波的影響。吸音是唯一方法。低頻擴散有時候會產生錯覺,以為處理了,其實只是從一點擴散到一群。也許有朋友介紹不同方法,物理學告訴我們別無他法。

3. 吸音價錢較低,吸音是一刀切,挑戰是有效的頻帶有限,到現在真正寬頻帶的吸音材料還是在尋找中。選擇不好,會吸音不平均,效果相得其反。擴散要付出高代價,一般擴散不會特別吸收某一頻段的聲波,但也不會把能量積極的減低,電聲學工程師說適當使用產生illusion,過分使用產生confusion。

4. 中高頻可以有選擇- 吸收或擴散,適逢其愛。吸收加強定位的感覺,擴散加強音場深度和寬度。普遍意見是吸收不能過分,否則聲音會太【死】,沒有現場感。

5. 有朋友介紹說高音(2K- 4K)太多用吸音,中音則吸散均用,中頻鼻音 (200-1000Hz)則用擴散。

6.  低音處理在牆角。四個牆角是共振最強的位置,也是需要作處理的地方,而兩牆的中間點是第二次共振最強的點,如果要 作二次共振的處理,中間點就是它的位置,以此類推。因此你看到ASC的介紹,房間四角一定放,房間的四個中央也要放。大型的放牆角,中小型的房間的中央。

7. 初期反射的影響不一樣,The front reflection前反射,影響聲音的音場扁平、聚焦不準、透明度不足。The lateral reflection側反射,通常發生在中高頻,影響立体聲效果,定位不清楚,還會產生中空現象。The back reflection後反射影響高頻,尤其是音調的平衡。

如何正確的找到反射點呢?由於聲波的行進與光波非常類似,都是以直線進行,因此我們可以由入射角等於反射角來計算出反射點,另外 一個較方便且省時的方法,就是在喇叭與聆聽位置的牆上放置一面鏡子,緩慢的延著牆壁移動鏡子,如果你在聆聽位置能透過鏡子看到喇叭,鏡子的位置就是反射 點。找到反射點以後,就可以對症下藥。
嫌麻煩,也可以有數學方程式算出反射點。

甚至可以有spreadsheet 來算所有的反射點.

前後牆,各司其法,兩邊側牆的反射點,我偏愛吸收。我在北京郊區的小房間,開始只用擴散,最後還是要加了兩塊澳洲羊毛才搞定。

一般房間下面的十六字可以參考:

陰陽配合,軟硬兼施
三一吸散,其樂無窮

北京的大房,前牆是吸收,後牆是擴散,天花是擴散,地面是地磚一半鋪了地毯,左右第一反射點是吸收,其他是擴散和平面的混合。

這個空間雖然不是專業人士設計,多年努力下,靈活運用十六字真言,比不上專業級,但也可算是及格了。把這些經驗印證在悉尼,事半功倍了。

不管你相信那個理論,房間一定要處理。問題是要求有多高,荷包深或淺,。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3-2-25 20:24:5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周翁好文章,一股脑都解答了。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3-2-25 22:14: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但愿我的听音室,不需要重新折腾了,过段时间朋友帮我测测再说了。

点评

你可以自己买东西来测啊,呵呵,当初我自己买了麦克风和百灵2496来测,大概三千块吧,又能测房间频响,还可以当均衡器用,功能多到用不完。后来便宜卖了,现在后悔死了,打算买回来。  发表于 2013-2-25 22:5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5-11 05:16, Processed in 0.030787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